成语拼音:shǒu chàng yì jǔ
成语解释:倡:带头;义举:正义的举动。首先发动正义的行动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0回:“公首倡义举,奈何以王位让人耶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首倡義舉
英文翻译:Initiate a righteous act
首:1.头:昂首阔步。2.领袖;领导人:元首。首长。3.最先;开始:首创。4.第一;最高:首要。首席代表。5.告发:自首。出首。6.量词。用于诗歌、歌曲等:一首诗。民歌百首。
倡:[chàng]带头发动;首先提出:提倡。倡议。[chāng]1.古指歌舞艺人:倡优。2.妓女。今作娼。3.同“猖”。
义:1.公正合宜的道理;正义:道义。大义灭亲。义不容辞。2.合乎正义或公益的:义举。义演。3.情谊:情义。忘恩负义。4.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:义父。义女。5.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:义齿。义肢。6.姓。7.意义;道理:字义。定义。微言大义。
举:1.往上托;往上伸:举重。举手。高举着红旗。2.举动:义举。壮举。一举一动。一举两得。3.兴起;起:举义。举兵。举火。4.生(孩子):举一男。5.推选;选举:推举。举代表。公举他做学习组长。6.举人的简称:中举。武举。7.提出:列举。举一反三。举个例子。8.全:举座(所有在座的人)。举国。举世。9.姓。
什么是“首倡义举”?简单来说,就是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做好事、推动有意义的事。比如小区里有人发起垃圾分类倡议,带动邻居一起参与;或者历史上某个领袖率先提出改革主张,改变社会风气。这种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行为,往往能激发更多人行动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首倡义举特别值得称赞?”举个例子就明白了:去年我们社区有位退休教师王阿姨,发现小区儿童放学后没地方去,就自掏腰包把自家车库改造成“共享书屋”。三个月后,这个举动带动了六户邻居腾出空间,现在社区里有了免费托管角和图书漂流站。正是最初的“首倡者”打破了大家的观望心态。
工作中其实也常见这种情况。我之前参与过一个项目,团队里谁都不敢先提创新方案,最后是新来的实习生小张用业余时间做了份市场调研报告。这份报告不仅成为项目的突破口,还让其他同事开始主动贡献想法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:有时候缺的不是能力,而是“先踏出第一步”的勇气。
或许有人担心:“首倡义举会不会吃力不讨好?”确实,创新者可能面临质疑,比如“别人都没做,你逞什么能”。但换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。就像疫情期间,那些最早组织线上义诊的医生、自发配送物资的志愿者,他们的“首倡”行为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支点。
个人认为,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“首倡者”。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,从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开始——比如在办公室推动无纸化办公,或者在班级里发起旧书回收。重要的是那份“总得有人先开始”的担当。这种精神像火种,一旦点燃,往往能燎原。
下次遇到想改变却犹豫不决时,不妨想想:如果现在不做,三个月后的情况会不同吗?有时候,成为那个“首倡义举”的人,改变的不仅是事情本身,更可能重塑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