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àn náng yī jià
成语解释:囊:口袋。装饭的口袋,挂衣的架子。比喻无用之人。
成语出处: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一折:“空一带江山,江山如画;止不过饭囊,饭囊衣架,塞满长安乱似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补语、补语;含贬义,比喻无用之人
繁体字形:飯囊衣架
英文翻译:good for nothing
饭:1.煮熟的谷类食品。特指米饭。2.每天定时吃的食物:早饭。晚饭。
囊:[náng]1.袋子:布囊。2.像袋子的东西:胆囊。3.用袋子装:囊沙。[nāng]〔囊膪〕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。膪(chuài)。
衣:[yī]1.衣服:上衣。内衣。大衣。丰衣足食。2.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:笋衣。糖衣。3.胞衣。4.姓。[yì]穿(衣服);拿衣服给人穿:衣布衣。解衣衣我。
架:1.用做支承的东西:书架。衣架。绞架。2.支承,搀扶:架桥。架不住。架空。3.互相殴打,争吵:打架。劝架。4.量词,多指有支柱或有机械的东西:五架飞机。5.捏造,虚构:架词诬控。6.古同“驾”,凌驾。
“饭囊衣架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但它其实是个生动的比喻。字面意思是“装饭的袋子和挂衣服的架子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那些空有外表却毫无真才实学的人。比如你看到同事每天西装革履参加各种会议,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推脱说“这个我不太懂”,这时候就能感叹:“他简直就是个饭囊衣架!”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饭袋”和“衣架”作比喻?其实这两个日常物品都有“容器”属性——饭袋装的是现成的食物,衣架撑的是别人的衣服,它们本身并不创造价值。这种类比就像在说某些人只是“承载他人成果的工具”,自己却拿不出真本事。
举个更生活化的例子:朋友聚会时遇到某位自称“资深影评人”,结果聊起电影只会重复短视频里的三句话梗概。这时候可以悄悄对同伴说:“你看他像不像行走的饭囊衣架?”既点破了对方缺乏深度的状态,又不会当面让人难堪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常被误认为仅指外貌出众的人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那些靠资历混日子的老油条、只会背模板的PPT达人,甚至某些照本宣科的老师,都可能成为“饭囊衣架”的现实写照。毕竟判断标准不在于外表光鲜与否,而在于是否具备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古代文人用“饭囊衣架”自嘲时,往往带着幽默感。比如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信给朋友:“某如今日啖饭三升,着衣两件,俨然饭囊衣架耳。”这种自我调侃反而展现了他的豁达胸襟。可见同一个词,用来自嘲和评价他人,效果截然不同。
现代职场中,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更加明显。我见过不少年轻人把精力全花在打造“精英人设”上:买昂贵的职场穿搭课、报名各种证书速成班,却不愿沉下心积累业务能力。这就像给饭囊镶金边、给衣架镀层银——装饰再华丽,本质还是空的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明代小说《金瓶梅》里用“衣架饭囊”形容过纨绔子弟,清代《红楼梦》也出现类似表达。可见这个比喻历经数百年依然鲜活,因为它精准戳中了人性中“重形式轻实质”的弱点。下次遇到虚有其表的人或事,不妨试着用这个成语来精准吐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