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í
  • l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í jī xī láo

成语解释:谓使饥饿者得食,疲劳者休息。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内有以食饥息劳,持养其万民,则君臣上下惠忠,文子弟兄慈孝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食饑息勞

英文翻译:Hunger and fatigue

食饥息劳的意思

食:[shí]1.吃。特指吃饭:食肉。废寝忘食。2.吃的东西:面食。小鸡觅食。丰衣足食。3.供食用或调味用的:食糖。食盐。4.人所见到的日、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:日食。月食。[sì]拿东西给人吃。[yì]用于人名,如郦食其(jī)(汉朝人)。

饥:1.饿:饥餐渴饮。如饥似渴。2.农作物歉收或没有收成:连年大饥。

息:1.呼吸时进出的气:喘息。鼻息。一息尚存,此志不懈。2.消息:信息。3.停止:息怒。息兵。自强不息。偃旗息鼓。生命不息,战斗不止。4.休息:歇息。作息时间表。5.滋生;繁殖:蕃息。生息。6.利钱;利息:年息。月息。还本付息。7.指子女:子息。8.姓。

劳:1.劳动:按劳分配。不劳而获。2.烦劳(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):劳驾。劳您走一趟。3.劳苦;疲劳:任劳任怨。积劳成疾。4.功劳:勋劳。汗马之劳。5.慰劳:犒劳。劳军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食饥息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陌生,但它的核心意思是“让饥饿的人吃饱,让劳累的人休息”。举个例子:暴雨冲垮了村子的农田后,村长立刻组织人手分发干粮、搭建临时帐篷,村民们感慨道:“这才是真正的食饥息劳啊!”
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在救灾场景里用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一家互联网公司推行“午休两小时”制度,员工笑着说:“老板这是把‘食饥息劳’写进企业文化了。”这说明只要涉及关怀他人基本需求的行为,都能用这个成语形容。

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这个成语的出处其实与古代赈灾政策有关。公元前32年汉成帝时期,黄河决堤导致饥荒,官员王延世奉命治理水患时提出“食饥息劳,民乃可用”,强调先解决温饱问题才能调动人力。这让我想到现代企业管理——员工食堂和弹性工作制,本质上不也是另一种“食饥息劳”吗?

或许有人疑惑: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去年冬天我在北方出差时,看到便利店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热饮,玻璃窗上贴着的正是“食饥息劳”四个字。这证明只要存在需要帮助的群体,这个两千年前的智慧就永远不会过时。

从个人角度看,我们不必把“食饥息劳”想得过于宏大。给加班同事带份夜宵,让带孩子看病的邻居搭便车,这些日常小事同样在践行这个理念。就像老话说的,“饥者易为食,劳者易为息”,有时一点微小关怀就能带来巨大温暖。

当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社区爱心驿站,在景区发现应急救援点,甚至手机里跳出的外卖平台“骑手休息站”提示,这些都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奇妙融合。或许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,我们可以更敏锐地捕捉到这种文化传承的脉络。

"食饥息劳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