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ng
  • tōng
  • dào
  • h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ng tōng dào huì

成语解释:风:风俗,风气;通:通“同”,共同;会:共同。指风俗人情有共同之处
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永和十二年》:“晋王与君邻藩,虽山河阻绝,风通道会,故来修好,君何怪焉!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两地之间

繁体字形:風通道會

英文翻译:Wind tunnel meeting

风通道会的意思
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”,讽刺。
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
道:1.道路:铁道。大道。人行道。羊肠小道。2.水流通行的途径:河道。下水道。黄河故道。3.方向;方法;道理:志同道合。头头是道。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4.道德:道义。5.技艺;技术:医道。茶道。花道。书道。6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尊师重道。传道。卫道士。7.属于道教的,也指道教徒:道院。道士。道姑。老道。一僧一道。8.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:一贯道。9.线条;细长的痕迹:画了两条横道儿,一条斜道儿。10.姓。11.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。12.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13.说:道白。能说会道。一语道破。14.用语言表示(情意):道喜。道歉。道谢。15.说(跟文言“曰”相当,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16.以为;认为:我道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
会:[huì]1.聚合;合在一起:会合。会齐。会诊。会审。2.见面;会见:会面。会客。昨天没有会着他。3.有一定目的的集会:晚会。舞会。开会。报告会。晚上有一个会。4.某些团体:工会。妇女联合会。5.庙会:赶会。6.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,如香会、迎神赛会等。7.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,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,分期轮流使用。8.主要的城市:都会。省会。9.时机:机会。适逢其会。10.应当:长风破浪会有时。11.理解;懂得:体会。误会。心领神会。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12.熟习;通晓:会英文。会两出京戏。13.助动词。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(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):我不会滑冰。这孩子刚会走路,还不大会说话。14.助动词。表示擅长:能说会道。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。15.助动词。表示有可能实现:他不会不来。树上的果子熟了,自然会掉下来。16.付账:会账。我会过了。17.见〖会儿〗、〖会子〗。[kuài]总计:会计。

成语评论

风通道会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的核心意思是“消息灵通,信息传递顺畅”。举个例子,部门会议上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流市场动态,领导立刻调整了推广策略——这种高效协作的场景,正是“风通道会”的生动体现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为什么还要强调信息畅通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发现公司系统漏洞后犹豫要不要上报,结果导致整个团队加班补救。如果当时他能在“风通道会”的环境中及时反馈,其实可以避免这个损失。这说明畅通的信息渠道需要制度保障和心理安全感共同支撑。

在社区志愿者团队里,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每周的“吐槽大会”反而让成员关系更紧密。大家把遇到的问题摊开说,经常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。这种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,某种程度上比层层汇报的传统模式更接近“风通道会”的理想状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信息畅通不等于信息轰炸。某科技公司曾要求全员每天写日报,结果演变成形式主义。后来他们改用“关键进展三句话”制度,配合每周深度交流会,反而大幅提升了协作效率。可见真正的“通”在于质量而非数量,就像疏通河道要找准淤堵点。

当我们在讨论数字化转型时,其实底层逻辑就是打造新时代的“风通道会”。但技术手段永远替代不了面对面的眼神交流,就像视频会议再清晰,也复现不了茶水间闲聊时迸发的灵感火花。或许未来最理想的状态,是数字工具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。

"风通道会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