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qǐ quán yǒng
成语解释:涌:冒出。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:“现在本国的工程师人材已风起泉涌,随处都是本国的人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風起泉湧
英文翻译:A spring of wind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起:1.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:起来。起立。起床。早睡早起。2.离开原来的位置:起身。起飞。3.物体由下往上升:皮球不起了。4.长出(疱、疙瘩、痱子):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。5.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:起货。起钉子。6.发生:起风了。起疑心。起作用。7.发动;兴起:起兵。起事。8.拟写:起稿子。起草。9.建立:起伙。起会。白手起家。平地起高楼。10.姓。11.件;次: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。防止了一起事故。12.群;批:外面进来一起人。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:乐队奏起迎宾曲。会场响起热烈掌声。14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:他多次问起过你。想起一件事。
泉:1.泉水:温泉。矿泉。清泉。甘泉。2.泉眼。3.钱币的古称:泉币。4.姓。
涌:[yǒng]1.水或云气冒出:泪如泉涌。风起云涌。2.从水或云气中冒出:雨过天晴,涌出一轮明月。脸上涌起了笑容。3.波峰呈半圆形,波长特别大、波速特别高的海浪。[chōng]河汊(多用于地名):河涌。虾涌(在广东)。
“风起泉涌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自然景观,但它究竟在形容什么场景呢?想象一个直播带货的现场:当主播举起新款手机,评论区突然被“求链接!”“什么时候上架?”的留言疯狂刷屏。这不正是“订单如风起泉涌般扑来”的生动写照吗?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态势,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成语背后的能量感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商业领域吗?其实不然。某次社区组织的旧衣改造活动,最初只有三五位阿姨参加。随着改造作品在社交平台传播,报名人数三天内激增二十倍,志愿者微信群像滚雪球般壮大。这种“参与者如泉涌,创意如风起”的民间活动,同样印证着集体智慧迸发的奇妙过程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个成语在数字化时代有了新注解。去年某大学教授将《红楼梦》讲稿做成有声书,最初收听量平平。某天被算法推荐至首页后,播放量以每小时万次的速度递增,配套的电子讲义下载链接更是被点击到服务器宕机。这种科技赋能下的文化传播浪潮,让“风起泉涌”有了更立体的时代注脚。
在观察这些现象时,我发现真正的“风起泉涌”从来不是偶然。就像春耕时节的老农知道何时播种,新媒体运营者会预判内容传播节点,社区工作者懂得培育种子用户。当基础准备与时机把握形成共振,看似突然的爆发实则是厚积薄发的必然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关注事物发展的节奏。就像钱塘江大潮,看似汹涌澎湃的浪头,其实受着月球引力和河道地形的双重制约。理解表象之下的运行规律,或许比惊叹于浪潮本身更有价值。毕竟,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预见下一波浪潮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