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liú làng zǐ
成语解释: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。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包青天奇案》第七卷:“姓汪名琦,生得清秀,是个风流浪子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風流浪子
英文翻译:Prodigal son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子:1.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2.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3.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4.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5.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)。棋子儿。6.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7.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8.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9.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10.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11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12.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13.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14.姓。
说到“风流浪子”,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影视剧里潇洒不羁的形象,但这个词在现实中究竟该怎么用?举个例子,有人调侃老张年轻时是“万花丛中过,片叶不沾身”的风流浪子,如今却成了按时接孩子的模范爸爸。这前后的反差,让人不禁想问:风流浪子的特质会随着时间改变吗?
另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小说描写。比如主角在酒吧里摇晃着酒杯,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,朋友打趣道:“你这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架势,怕是要伤透姑娘们的心了。”这里既用成语点出人物性格,又埋下了转变的伏笔。那么问题来了:文学作品中的风流浪子形象,为何总能引发读者共鸣?或许因为这种角色承载着人们对自由与责任的永恒矛盾。
现实中遇到自称“不婚主义”的朋友,常有人笑骂:“别拿风流浪子当借口,你就是没遇见对的人。”这种对话折射出社会观念的碰撞——有人觉得追求自由无可厚非,有人则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。个人看来,与其贴标签,不如关注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:是恐惧承诺?还是单纯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?
观察身边案例会发现,很多“浪子”的洒脱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就像邻居王哥,年轻时骑着摩托走南闯北,四十岁却突然在巷口开了间书屋。他说:“以前觉得天涯海角都是家,现在发现给流浪猫喂食也能找到归属感。”这种转变提示我们:人生不同阶段对“自由”的定义可能天差地别。
最后要说的是,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,真诚对待他人始终是底线。就像成语“风流不下流”提醒的那样,潇洒与尊重完全可以并存。当夕阳把书店的玻璃窗染成琥珀色,王哥擦拭着旧书封面的样子,或许比年轻时策马扬鞭的模样更接近真正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