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ēng hán shǔ shī
成语解释:导致患病的四种因素。泛指致病的原因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来生债》楔子:“他的病可着我猜,我依着他便了。你不是风寒暑湿么?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風寒暑濕
英文翻译:Wind cold and heat dampness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寒:1.冷(跟“暑”相对):寒冬。寒风。天寒地冻。受了一点寒。2.害怕;畏惧:心寒。胆寒。3.穷困:贫寒。4.姓。
暑:热(跟“寒”相对):暑天。中(zhòng)暑。受暑。寒来暑往。
湿: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(跟“干”相对):湿度。潮湿。地皮很湿。衣服都给雨淋湿了。
哎呦,说到“风寒暑湿”,这可是中医里头的老熟人了!比如有个成语叫“风寒露宿”,形容人长期在恶劣天气里奔波。举个栗子:“老王年轻时常年风寒露宿跑运输,现在膝盖总犯疼。”你看,这成语不光是描述天气,还暗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。
(自问自答时间到!)有人要问了:“这些词为啥总跟生病挂钩?”嘿,中医讲究“六淫致病”嘛,风寒暑湿燥火这六个“坏家伙”要是侵入人体,分分钟让你喷嚏连天、腰酸背痛。比方说“暑湿困脾”这说法,大夏天吃着冰棍吹空调,脾胃可不就闹罢工了?
说到这儿想起个亲身经历。去年三伏天贪凉,空调开到18度还猛灌冷饮,结果舌头长满齿痕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湿气重”嘛!所以说啊,古人把这些天气现象编成成语,里头藏着养生智慧呢。
(再来个热乎的!)“湿邪如油入面”听过没?这话贼形象!就像面团沾了油甩不干净,湿气黏在身体里也难搞。举个场景:梅雨季衣服晾不干,人也会觉得头昏脑涨,这时候用“暑湿交蒸”形容再合适不过。
要我说,现代人虽然有了空调WIFI,可千万别跟自然规律硬刚。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成语,就像人体使用说明书里的警示标签。下回听见“避暑纳凉”这个词,别光想着吃西瓜,记得把脖子后的风池穴护住喽!
最后唠叨句,这些成语就像天气预报PLUS版,既报天气又教养生。下次看天气预报说“寒潮来袭”,咱不光要翻秋裤,记得喝碗姜汤暖暖身子骨,这才是真正的“未病先防”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