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ēng
  • yún
  • yu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ēng yún yuè lù

成语解释:指绮丽浮靡,吟风弄月的诗文。

成语出处:汉魏 刘桢《隋书 李谔传》:“连篇累牍,不出月露之形,积案盈箱,唯是风云之状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指绮丽浮靡,吟风弄月的诗文

繁体字形:風雲月露

英文翻译:flashy and wasteful poems

风云月露的意思
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”,讽刺。

云:1.说:人云亦云。不知所云。2.表示强调:岁云暮矣。3.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、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。4.指云南:云腿(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)。5.姓。
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
露:[lù]1.俗称露水。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。2.没有遮蔽或在屋外:露天。露宿。3.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:荷叶露。果子露。4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将药剂与水,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。一般供内服:金银花露。5.显现出来:揭露。脸上露出了笑容。[lòu]义同“露(lù)”。用于口语。

成语评论

风云月露”常被用来形容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的诗文。比如:“这篇散文辞藻堆砌,通篇风云月露,却读不出作者的真实情感。”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——什么样的作品算是“风云月露”?其实就像包装精美的空礼盒,外表看着精美,打开后才发现里面没有实质内容。

在自然描写中,这个成语也有妙用:“摄影师镜头下的山水并非风云月露,岩石的裂痕里都藏着千年地质故事。”此处核心问题浮现:自然景观本身是否自带“风云月露”属性?答案是否定的,真正动人的作品会穿透表象,挖掘出云海翻涌背后的季风规律,或是荷塘月色中隐藏的生态智慧。

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有了新注解。比如评价短视频创作:“特效满屏却逻辑混乱的内容,简直是数字时代的风云月露。”这里引发思考:技术手段是否会加剧内容空洞化?个人认为,工具本身无错,就像水墨画家能用一支笔既绘写意山水,也能描摹市井烟火,关键看创作者是否有扎根现实的观察力。

有趣的是,我曾见过博物馆用全息投影还原古代战场,有人批评这是“高科技的风云月露”。但现场的孩子指着光影中的铠甲问:“战士穿着这个怎么吃饭?”这恰恰证明,只要存在引发深度思考的触点,形式华丽也能成为认知世界的跳板。

当我们说某个作品“风云月露”时,本质上是在期待更深层的价值连接。就像品茶不止于闻香,更要感受茶汤在喉间的回甘。真正的好内容,应当如古树年轮,看似寻常的圈纹里,封存着岁月的风雨与阳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