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ǐng zhēn xù má
成语解释: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成语出处:宋、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,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,再接着说,说不出者为负,罚饮酒或其他。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文字游戏
繁体字形:頂針續麻
英文翻译:Jute
顶:1.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:头顶。屋顶。山顶。塔顶儿。2.用头支承:顶碗(杂技)。顶天立地。他顶着雨就走了。3.从下面拱起:种子的嫩芽把土顶起来了。4.用头或角撞击:顶球。这头牛时常顶人。5.支撑;抵住:拿杠子顶上门。列车在前,机车在后面顶着走。6.对面迎着:顶风。顶头。7.顶撞: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,就顶了她几句。8.担当;支持:活儿重,两个人顶不下来。9.相当;抵:他一个人顶两个人。10.表示程度最高:顶好。顶喜欢唱歌。
针:1.缝衣物用的工具,细长而小,一头尖锐,一头有孔或钩,可以引线,多用金属制成:绣花针。缝纫机针。2.细长像针的东西:松针。指南针。表上有时针、分针和秒针。3.针剂:防疫针。打针。4.中医刺穴位用的特制的金属针:银针。毫针。5.中医用特制的金属针按穴位刺入体内医治疾病:针灸。6.姓。
续:1.接连不断:继续。连续。陆续。2.接在原有的后头:续编。续集。狗尾续貂。这条绳子太短,再续上一截儿吧。3.添;加:壶里的水是刚续的。炉子该续煤了。4.姓。
麻:1.草本植物,种类很多,有“大麻”、“苎麻”、“苘麻”、“亚麻”等。茎皮纤维通常亦称“麻”,可制绳索、织布:麻布。麻衣。麻袋。麻绳。麻纺。2.指“芝麻”:麻酱。麻油。3.像腿、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:脚麻了。4.感觉不灵,或丧失感觉,引申为思想不敏锐:麻痹。麻醉。麻木不仁。5.面部痘瘢,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:麻子。6.带细碎斑点的:麻雀。麻蝇。7.喻纷乱:麻乱。麻沸。8.姓。
哎哟,这“顶针续麻”的成语用法,听起来挺玄乎的?别急,咱先掰开揉碎了聊。说白了,它就是一种语言游戏,前一句的尾巴和后一句的脑袋得接上同一个字,像串糖葫芦似的,一环扣一环。比如“一步一个脚印,印记留心中,心中自有天地”——你瞅瞅,这“印”“心”俩字是不是像接力赛的棒子?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“这玩意儿除了绕口令,到底有啥实际用处啊?”嘿,问得好!其实它练的是逻辑连贯性。比如说写作文,用顶针续麻能让人读着顺溜,思路不卡壳。比如描述风景:“山间流水潺潺,潺潺声入耳,耳畔清风徐来,来时百花香。”你看,画面是不是活灵活现了?
不过要我说啊,这技巧用好了是锦上添花,用不好就成了耍花腔。记得有次见人写情书,硬是顶针续麻了二十句,结果姑娘回他:“你这是要练贯口还是谈恋爱?”所以说啊,关键得看场合。日常聊天还是得大白话为主,但用在广告语或者歌词里,那可就是点睛之笔了。
再举个栗子,老话说的“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”,其实暗含顶针续麻的味儿。这种传承千年的语言智慧,现在搞新媒体文案的朋友还真能借鉴。比如带货文案写:“好茶养胃,胃暖心暖,暖意传万家”——这比干巴巴的“买它”是不是高级多了?
说到底,语言就像搭积木,顶针续麻不过是其中一种拼接方式。用得巧了能让文字自带节奏感,但千万别为了炫技丢了本心。下次您试着在朋友圈文案里玩两下,保准点赞量噌噌涨。不过要是玩脱了…咳,当我没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