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ān yuē jīn lǐ
成语解释:犹言鞭辟近里。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答范伯崇书》:“凡事自立章程,鞭约近里,勿令心志流漫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人的学习等
繁体字形:鞭約近裏
英文翻译:Close to home
鞭:1.鞭子:扬鞭。快马加鞭。2.古代兵器,用铁做成,有节,没有锋刃:钢鞭。竹节鞭。3.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:教鞭。竹鞭。4.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:鹿鞭。牛鞭。5.成串的小爆竹,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:一挂鞭。放鞭。6.鞭打:鞭马。掘墓鞭尸。
约:[yuē]1.提出或商量(须要共同遵守的事):预约。约定。约期。约好五点钟见面。2.邀请:特约。约请。约他来。3.约定的事;共同订立、须要共同遵守的条文:践约。条约。和约。有约在先。4.限制使不越出范围;拘束:约束。制约。5.俭省:节约。俭约。6.简单;简要:由博返约。7.大概:大约。约计。约数。年约十七八。约有五十人。8.约分:5/10可以约成1/2。[yāo]用秤称:约一斤肉。约一约有多重。
近:1.空间或时间距离短(跟“远”相对):近郊。近日。近百年史。靠近。附近。歌声由远而近。现在离国庆节很近了。2.接近:平易近人。年近三十。两人年龄相近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3.亲密;关系密切:亲近。近亲。两家的关系很近。4.姓。
里:[lǐ]1.(里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里儿。衣服里儿。这面是里儿,那面是面儿。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里屋。里圈。往里走。3.街坊:邻里。里弄。4.家乡:故里。乡里。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6.姓。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[li]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里。箱子里。话里有话。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里。那里。头里。
你听说过"鞭约近里"这个成语吗?它其实更像"鞭辟入里"的变体,原意是指用鞭子抽打使靠近本质,现在多用来形容分析问题直达核心。比如老张辅导孩子数学时,不直接给答案,而是用画图法让孩子自己发现解题思路,这就是典型的"鞭约近里"——不浮于表面,直击问题根源。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举个新例子:小王做市场调研时,没有简单罗列数据,而是通过交叉比对发现了消费者真正的痛点。这比单纯的数据堆砌有效得多,就像用激光手术刀代替大砍刀,解决问题的精准度完全不同。
从个人经验看,这个成语在职场沟通中尤为重要。上周部门会议上,面对产品滞销的困局,李姐没有指责团队,而是带着大家用"5个为什么"分析法,最后发现根本问题出在包装设计不符合运输要求。这种剥洋葱式的思考方式,往往比急着下结论更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值得注意的误区是,"直击本质"不等于武断下结论。就像医生看病需要望闻问切,真正的深入分析需要多角度验证。有个有趣的现象:科技公司做用户访谈时,会特意观察受访者无意识摸手机的动作,这种细节往往比问卷答案更能反映真实需求。
下次遇到复杂问题时,不妨试试"倒推三步"法:先记录表面现象,再追问两层原因,最后找到那个撬动全局的关键点。这种思考习惯养成后,你会发现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,其实都有个隐藏的"重启按钮"等着你去触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