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ān sī mào yǐng
成语解释:马鞭和帽子。借指出游。
成语出处:宋陆游《齐天乐 左绵道中》词:“塞月征尘,鞭丝帽影,常把流年虚占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旅行
繁体字形:鞭絲帽影
英文翻译:Whiplash shadow
鞭:1.鞭子:扬鞭。快马加鞭。2.古代兵器,用铁做成,有节,没有锋刃:钢鞭。竹节鞭。3.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:教鞭。竹鞭。4.供食用或药用的某些雄兽的阴茎:鹿鞭。牛鞭。5.成串的小爆竹,放起来响声连续不断:一挂鞭。放鞭。6.鞭打:鞭马。掘墓鞭尸。
丝:1.蚕吐的像线的东西,是绸缎的原料。2.像丝的东西:粉丝。尼龙丝。3.形容极小,细微:丝毫。一丝不苟。4.市制长度、质量单位。10丝为1毫。
帽:1.帽子:呢帽。草帽。衣帽整齐。2.(帽儿)罩或套在器物上头,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:笔帽儿。螺丝帽儿。笼屉帽儿。
影:1.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影。花影。倒影。幻影。影壁。影响。影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影无踪。影影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影。含沙射影(喻暗地里诽谤中伤)。2.形象:摄影(照相)。留影。剪影。影印。影像。3.描摹:影写。影抄。影宋本。4.指“电影”:影评。影院。影片。影视(电影和电视)。影坛。
说到“鞭丝帽影”这成语,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?别急,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。这成语原意是说古代驿站快马加鞭时,马鞭的影子掠过帽子,比喻匆忙赶路或事务紧急。你细品,这不就是现代人常说的“连轴转”嘛!
那这成语到底能咋用?举个栗子:“项目上线前三天,老王鞭丝帽影地穿梭在办公室和机房之间,连午饭都啃的是速食面包。”你瞅,画面感直接拉满了吧!再比如写小说时,描述主角赶火车的情节:“他鞭丝帽影地冲出家门,行李箱轮子磨得火星子直冒。”哎嘛,是不是瞬间觉得这成语特接地气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都用高铁飞机了,这成语会不会过时?”要我说啊,语言的生命力在于活用。你看现在网上说的“赶DDL(截止期限)”,本质上和“鞭丝帽影”完全能对上号。说白了,成语就像变形金刚,关键看你怎么掰扯着用。
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用成语也得讲究个分寸。前两天听见个小年轻说“我鞭丝帽影地追完了整部剧”,这就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了。追剧那是悠闲享受,跟火烧眉毛的急事压根不挨着。所以说啊,活用可以,但不能乱炖大杂烩。
要我说,这成语最妙的还是那份动态美。你品,“鞭丝”是纵向的挥动轨迹,“帽影”是横向的光影变化,四个字就把三维空间的运动感给整明白了。这不比现在短视频里那些五毛特效高级?老祖宗的智慧啊,有时候真让人拍案叫绝。
最后插句题外话,现在大伙儿都活得跟陀螺似的,倒是该偶尔学学古人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的闲情。虽说“鞭丝帽影”是本事,但能收放自如才是真功夫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