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é miàn quān xīn
成语解释:见“革面洗心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革面悛心,期乎不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彻底悔改
繁体字形:革靣悛心
英文翻译:flay the face and wash the heart
革:[gé]1.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:皮革。制革。2.(Gé)姓。3.改变:革新。变革。4.开除;撤除(职务):开革。革职。[jí](病)危急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悛:悔改:怙恶不悛(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)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“革面悛心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的含义其实很贴近生活。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不仅改变了外在行为(革面),还从内心深处修正了错误的态度(悛心)。比如有人曾经脾气暴躁,后来不仅学会了控制情绪,还真正理解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,这就是“革面悛心”的体现。
核心问题:为什么“革面悛心”比单纯的行为改变更难?因为表面的改变可能只是迫于压力,比如为了迎合他人而假装友好;而真正的“悛心”需要自我反思和价值观的重塑。比如一个总爱推卸责任的人,若想彻底改变,不仅要在行动上承担责任,还要从心底认同“担当”的意义。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某公司高管过去习惯用高压手段管理团队,导致员工流失率高。后来他主动学习沟通技巧(革面),同时意识到信任比控制更重要(悛心),最终团队效率反而提升了。这说明由内而外的改变才能持久。
个人观点:在快节奏的社会里,人们容易追求“快速改变”的捷径,比如立flag、打卡监督。但“革面悛心”提醒我们,真正的进步需要时间和自我对话。就像减肥,短期节食可能见效,但只有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,才能避免反弹。
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,这个成语强调“主动修正”而非被动接受。比如学生抄袭作业被批评后,若只是机械地不再抄袭(革面),却没有理解诚信的价值(悛心),未来仍可能在其他事情上投机取巧。真正的成长,始于内心的觉醒。
最后想说的是,“革面悛心”并不是要求完美无缺。就像树木修剪枝丫后仍会生出新芽,人在修正自我的过程中也可能反复,重要的是保持觉察和修正的勇气。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,或许才是改变最真实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