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é xīn biàn jiù
成语解释:谓更造新的,改易旧的。
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·文学传·祖冲之》:“今臣所立,易以取信。但踪核始终,大存缓密,革新变旧,有约有繁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革新變舊
英文翻译:Reform and change
革:[gé]1.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:皮革。制革。2.(Gé)姓。3.改变:革新。变革。4.开除;撤除(职务):开革。革职。[jí](病)危急。
新:1.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(跟“旧、老”相对):新风气。新品种。新的工作岗位。2.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社会。新文艺。粉刷一新。3.使变成新的:改过自新。一新耳目。4.没有用过的(跟“旧”相对):新笔。新锄头。这套衣服是全新的。5.指新的人或事物:尝新。以老带新。花样翻新。推陈出新。6.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:新女婿。新媳妇。7.新近;刚:我是新来的。这几本书是新买的。8.姓。
变:1.和原来不同;变化;改变:情况变了。变了样儿。2.改变(性质、状态);变成:沙漠变良田。后进变先进。3.使改变:变废为宝。变农业国为工业国。4.能变化的;已变化的:变数。变态。5.变卖:变产。6.变通:通权达变。7.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:事变。变乱。8.指变文:目连变。9.姓。
旧:1.过去的;过时的(跟“新”相对):旧时代。旧经验。旧社会。不要用旧脑筋对待新事物。2.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(跟“新”相对):旧书。旧衣服。窗纱旧了。3.曾经有过的;以前的:张家口是旧察哈尔省省会。4.老交情;老朋友:怀旧。念旧。亲戚故旧。5.姓。
提到“革新变旧”,你可能会想到那些被用烂的成语——比如“革故鼎新”“推陈出新”。但有没有更贴近生活的例子?比如老张家的包子铺,去年把传统炭火蒸笼换成智能电蒸箱,结果销量涨了三成。这算不算“旧瓶装新酒”?
为什么需要“革新变旧”?想象你家用了十年的老电视突然支持语音控制,这就是典型的“老树发新芽”。技术升级让旧物件焕发新生,但核心功能没变——看电视还是看电视,只是操作更顺手了。这种改变的本质,是用新方法解决旧问题,而不是彻底推翻重来。
怎么判断变革是否成功?有个服装厂把手工刺绣改成机器生产,老客户反而流失了。问题出在哪?就像成语“削足适履”说的,盲目改变可能适得其反。真正的革新应该像“移花接木”,保留核心竞争力,只在关键环节做嫁接。比如书店增加咖啡区,既维持阅读氛围,又创造新收入。
我特别欣赏那些“带着镣铐跳舞”的革新案例。就像某百年药店开发线上问诊系统,既遵守传统制药规范,又融入现代科技。这种平衡术让我想到“不破不立”的另一层含义——破的是形式,立的是内核。有时候保留旧外壳反而能让新内容更快被接受。
最近听到个有趣说法:创新不是发明新轮子,而是给旧轮子装轴承。社区菜场引入扫码支付就是个典型。你看,支付方式变了,但讨价还价的烟火气还在。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改进,往往比推倒重建更有生命力。
有个朋友问我:“老字号搞直播带货算不算忘本?”这让我想起“流水不腐”的道理。黄酒企业用短视频教年轻人调鸡尾酒,本质上是用新语言翻译老传统。就像毛笔字帖做成动态表情包,载体变了,文化基因反而传播得更远。
站在2023年回望,那些存活百年的企业有个共同点:既像“老黄牛”般坚守品质,又像“变色龙”般适应环境。或许这就是“革新变旧”的精髓——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支点,让传统成为创新的跳板,而非枷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