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àn bì xū gòu
成语解释: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。比喻凭空捏造
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2章:“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,完全变成了一个面壁虚构的神话家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凭空捏造
繁体字形:面壁虚构
英文翻译:Wall fiction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壁:1.墙:壁报。壁灯。家徒四壁。铜墙铁壁。2.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:井壁。锅炉壁。细胞壁。3.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:绝壁。峭壁。4.壁垒:坚壁清野。5.二十八宿之一。
虚:1.空;空虚:弹不虚发。乘虚而入。2.不符合真实情况:弄虚作假。3.不自满:谦虚。4.害怕;勇气不足:心虚。胆虚。5.副词。白白地:虚度。6.虚弱:气虚。体虚。7.指政治思想、方针、政策等方面的道理:务虚。8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构:1.构造;组合:构图。构词。2.结成(用于抽象事物):虚构。构怨。3.指文艺作品:佳构。4.姓。5.构树,落叶乔木,叶子卵形,叶子和茎上有硬毛,花淡绿色,雌雄异株。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。也叫楮或榖。
“面壁虚构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对着墙壁凭空编造”,常用来形容脱离实际、缺乏依据的想象或创作。比如有人写小说时完全依赖脑补,不查资料也不观察生活,结果漏洞百出,这时候就能说他是在“面壁虚构”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要强调“别面壁虚构”?举个现实例子:某设计师闭门造车设计了一款造型前卫的水杯,结果用户反馈“根本放不进车载杯架”。如果他能提前调研使用场景,或许就能避免这种“好看但没用”的尴尬。脱离现实的创造,就像用沙子盖房子——看着热闹,一碰就散。
这个成语的核心警示是什么?它提醒我们任何创作都需要“接地气”。就像农民种地要看天气,厨师炒菜要尝咸淡,创作者必须与现实保持对话。有个有趣的对照:建筑师在设计高楼前,会先研究当地风向和日照角度;作家刻画医生角色时,去医院体验生活反而能写出更真实的急诊室故事。
值得思考的是,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“面壁虚构”的现象为何依然存在?部分人可能陷入“思维捷径”的陷阱——用搜索引擎代替田野调查,用AI生成替代亲身实践。去年我参与文创项目时就发现,那些点击量最高的短视频,往往出自真正摆过地摊、和摊主聊过天的创作者之手。
如何避免成为“面壁虚构者”?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:把创作当成拼图游戏。先收集足够多的现实碎片——可能是市井对话的录音,可能是不同材质的触感,也可能是某个行业的专业术语。当积累的碎片足够丰富时,它们自然会碰撞出既真实又新颖的组合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那些打破“面壁虚构”魔咒的作品,常常带着烟火气。就像莫言写高密东北乡,刘慈欣描绘宇宙时融入的物理法则,甚至是美食博主拍探店视频时记录的真实翻车现场。真实世界永远比任何想象更鲜活,这或许就是“走出去”比“闷头想”更有力量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