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īng
  • yǎn
  • bái
  • yǎ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īng yǎn bái yǎn

成语解释:青眼:正视的眼光;白眼:斜视的眼光。形容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

成语出处: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及嵇喜来吊,籍作白眼,喜不择而退。喜弟康闻之,乃筴酒挟琴造焉,籍大悦,乃见青眼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看人的态度

繁体字形:青眼白眼

英文翻译:Blue and white eyes

青眼白眼的意思
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「青眼白眼」,你可能好奇:这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它其实和古代一个叫阮籍的人有关。据说他遇到喜欢的人就用「青眼」(正视,黑眼珠露出来)看对方,遇到讨厌的人就用「白眼」(斜视,眼白对着人)。现在人们常用它形容对人的态度截然不同——要么特别欣赏,要么完全看不上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公司里领导对业绩优秀的员工总是笑眯眯地夸赞(青眼),但对总迟到的同事却板着脸不搭理(白眼)。这种反差是不是很常见?不过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会有如此极端的区别对待呢?

自问自答:态度差异的根源是什么?

其实这种「双标」背后藏着人的本能判断。就像我们天然喜欢阳光温暖、避开阴冷潮湿一样,面对不同性格或行为的人,大脑会快速形成好感或排斥感。比如遇到积极负责的合作伙伴,自然会多给机会(青眼);而碰上爱推卸责任的队友,难免心生抵触(白眼)。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朋友聚餐时,有人主动帮忙端菜洗碗,大家都会热情邀请他下次再来(青眼);但要是有人全程玩手机还挑剔饭菜,估计下次就没人约他了(白眼)。你看,态度差异本质上是人际交往中的自然反馈。

个人观察:如何让「青眼」多过「白眼」?

根据我的观察,那些经常获得「青眼」的人有个共同点:他们懂得换位思考。比如邻居王阿姨,每次倒垃圾都会把别人门口的袋子顺手带上,整栋楼的人都对她特别友好。反观有些年轻人在地铁里外放短视频,即便没人当面给「白眼」,周围皱眉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
有趣的是,态度转变有时就在一瞬间。上周在超市看到个插队的大叔被众人指责(白眼),但他马上道歉并退回队伍末尾,周围人的眼神立刻缓和了许多。这说明「青眼白眼」并非固定不变,真诚的态度能改写他人对你的判断。

最后想说的是,与其纠结别人怎么看自己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「做什么能创造价值」上。就像春天播种的人总会迎来丰收,当我们持续输出善意和能力时,「青眼」自然会像花开一样越来越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