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táng wǎ shè
成语解释:堂:高大的屋子。青灰砖砌的堂屋,灰瓦盖顶的住房。指大瓦房。
成语出处:明 李开先《宝剑记》第十四出:“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,到也自在,你这等涎皮赖脸的,俺管监的吃风!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砖瓦构筑的房舍
繁体字形:青堂瓦捨
英文翻译:tile and brick house
青:1.黑色:青布。青线。2.绿色(多用于植物)或蓝色(用于天空):青草。青天。3.青草或没成熟的庄稼:踏青。看青。4.青年:老中青。5.青海的简称。
堂:1.正房:堂屋。2.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:礼堂。课堂。食堂。3.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、审讯案件的地方:大堂。过堂。4.用于厅堂名称,旧时也指某一家、某一房或某一家族:三槐堂。5.用于商店牌号:同仁堂(北京的一家药店)。6.堂房:堂兄。堂弟。堂姊妹。7.a)用于成套的家具:一堂家具。b)用于分节的课程,一节叫一堂:两堂课。c)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:过了两堂。d)用于场景、壁画等:三堂内景。一堂壁画。8.姓。
瓦:[wǎ]1.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,一般用泥土烧成,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,形状有拱形的、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。2.用泥土烧成的:瓦盆。瓦器。3.姓。4.瓦特的简称。1秒钟做1焦的功,功率就是1瓦。[wà]盖(瓦):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,就等着瓦瓦(wǎ)了。
舍:[shè]1.房屋:宿舍。校舍。2.舍间:敝舍。寒舍。3.养家畜的圈:猪舍。牛舍。4.谦辞,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:舍侄。舍弟。5.姓。6.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:退避三舍。[shě]1.舍弃:四舍五入。舍近求远。2.施舍:舍粥。舍药。
“青堂瓦舍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来看——“青堂”指青砖砌成的厅堂,“瓦舍”则是覆盖瓦片的房屋。合在一起,它描述的是一种古朴雅致的传统建筑风格。比如:“村口那片青堂瓦舍的老宅子,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挺立,灰瓦白墙间仿佛藏着说不完的故事。”
这时候你可能想问:为什么用“青堂瓦舍”而不是直接说“老房子”?这就好比用“玉盘珍馐”替代“好吃的饭菜”,成语能让画面感瞬间立体起来。试想旅游博主这样写:“穿过青堂瓦舍的徽派建筑群,转角遇见冒着热气的毛豆腐摊子,新与旧在这里完美交融。”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有韵味?
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吗?当然!某民宿改造案例就很有意思:设计师保留青砖灰瓦的主体结构,却在庭院里添置了玻璃茶室,形成“青堂瓦舍伴流光”的混搭美学。这种新旧碰撞反而让老建筑焕发新生,证明传统文化完全能跟上时代脚步。
有人觉得这类成语离日常生活太远,我倒觉得它们像藏在匣子里的老茶饼——初尝微涩,细品回甘。下次描述老城区改造时,试试“青堂瓦舍间穿梭着共享单车,檐角风铃与手机铃声合奏成趣”,既保留文化底蕴,又充满生活气息。
观察发现,越是快节奏的时代,人们越容易被质朴的美打动。那些用钢筋水泥重建的“仿古街区”总差口气,真正打动人的,反倒是墙角斑驳的水渍、瓦缝钻出的野草,这些岁月留下的真实痕迹。或许“青堂瓦舍”的价值,正在于它承载着时光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