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ǎng
  • shuāng
  • l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ù wǎng shuāng lái

成语解释:喻岁月迁移,时光流逝。

成语出处: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露往霜来,日月其除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时间变化

繁体字形:露往霜來

英文翻译:Come out of the open

露往霜来的意思

露:[lù]1.俗称露水。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。2.没有遮蔽或在屋外:露天。露宿。3.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:荷叶露。果子露。4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将药剂与水,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。一般供内服:金银花露。5.显现出来:揭露。脸上露出了笑容。[lòu]义同“露(lù)”。用于口语。

往:1.去:徒步前往。2.向;朝:往东。往何处去?3.过去的:往日。

霜:1.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。2.白色如霜的粉末:柿霜。3.比喻白色:霜鬓。

来: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来往。来宾。来信。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。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来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来了。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来。来一盘棋。来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来。何必来这一套?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来。这个歌我唱不来。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来念一遍。大家来想办法。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来了。他回家探亲来了。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?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来?9.未来的:来年。来日方长。10.姓。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来是新春。不愁吃来不愁穿。黑白桑葚来大樱桃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来。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来。一觉醒来。说来话长。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
成语评论

露往霜来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,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呢?其实它和季节变化有关——露水渐渐消失,寒霜开始凝结,暗示时光流逝、事物更替。比如秋天清晨推开窗,昨天还挂在草叶上的露珠突然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地面一层薄薄的白霜,这时候就能感叹一句:“真是露往霜来,转眼就入冬了。”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天气吗?”当然不是。比如朋友去年还在为工作发愁,今年已经创业当老板,这时候可以说:“你这状态简直是露往霜来啊,逆境过去就迎来新气象了。”这里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生起伏,既形象又有诗意。

成语背后的智慧其实特别实用。就像手机软件总要更新版本,旧功能被优化,新功能加进来,这种迭代不也是某种“露往霜来”吗?关键不在于抗拒变化,而是学会在更替中找到平衡点。我常觉得,现代人焦虑很多时候来自对“霜”的恐惧,却忘了“露”本来就不会永远存在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北方朋友更能体会这个成语的意境。他们见过真正的晨露结霜,而南方人可能更多在文学作品中接触这个词。这提醒我们,语言的生命力既来自文字本身,也离不开生活经验的滋养。下次看到天气预报说降温,不妨留意下窗外的变化,亲身感受成语描绘的细腻场景。

最后想说的是,时间不会因为某个成语而停留,但好的语言能帮我们定格瞬间的感悟。用“露往霜来”观察生活,会发现很多看似突然的变化,其实早就在细微处埋下伏笔。就像咖啡凉了会结奶皮,孩子长大前总会先长高鞋码,这些渐变中的转折点,都藏着成语想要告诉我们的智慧。

"露往霜来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