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uāng diāo xià lǜ
成语解释:犹言冬去春来。谓时光的流逝。
成语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》:“撰有诗句数卷,尚未成书,霜凋夏绿,其稿不知流落何所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霜凋夏緑
英文翻译:Frost and summer green
霜:1.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。2.白色如霜的粉末:柿霜。3.比喻白色:霜鬓。
凋:凋谢。例:凋零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夏:1.夏季,一年的第二季,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。2.指中国:华夏。3.朝代名。1.(约前2070—约前1600年)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。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。曾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、阳翟(今河南禹县)等地。传到桀,为商汤所灭。2.十六国之一(407—431)。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。建都统万城(今陕西靖边东北)。为吐谷浑所灭。3.(1032—1227)。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(hào)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。建都兴庆(今宁夏银川),史称西夏。为蒙古所灭。
绿:[lǜ]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,由蓝和黄混合而成:嫩绿。浓绿。桃红柳绿。青山绿水。[lù]义同“绿”(lǜ),用于“绿林、绿营、鸭绿江”等。
你有没有听过“霜凋夏绿”这个成语?它原本用来形容植物在寒冬中凋零、却在盛夏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。比如:“去年院中的老槐树被大雪压断枝干,本以为它活不成了,没想到今年夏天竟抽出新芽,真是霜凋夏绿。”这样的例子让我们联想到自然界的循环规律,但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?其实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事物在逆境后的复苏。比如职场上,同事小王因为项目失败被调岗,但他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数据分析,半年后竟成了部门的技术骨干——这不正是“霜凋夏绿”的现实写照吗?
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。去年社区图书馆因经费问题差点关闭,几位退休教师自发组织读书会,现在这里不仅恢复了开放,还新增了亲子阅读角。这种从危机中找到转机的过程,是否让你联想到枯木逢春的景象?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传递的乐观精神。就像我曾在创业失败时,用积蓄开的小面馆反而成了街坊邻居的聚集地。有时候看似倒退的经历,反而酝酿着新的可能性。现代社会变化速度加快,“霜凋夏绿”的智慧提醒我们:暂时的挫折可能正是新生的前奏。
或许你会好奇:如何主动创造“夏绿”的转机?关键在保持适应力。就像我家阳台的多肉植物,夏天遮阳、冬天保暖,根据季节调整养护方式。人生亦如是,与其抗拒变化,不如像植物般顺势而为,在环境变化中找到自己的生长节奏。
下次看到路边被修剪得光秃秃的行道树时,不妨多留意它来年春天的模样。生命的韧性往往超乎想象,这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,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悄然上演着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