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éi
  • hōng
  • diàn
  • ch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éi hōng diàn chè

成语解释:轰:象声词,轰响;电掣:电光闪过。形容来势迅猛,使人猝不及防

成语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雷轰电掣弹毙凶僧,冷月昏灯刀歼余寇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靁轟電掣

英文翻译:Thunderbolt switch

雷轰电掣的意思

雷:1.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近时放出闪电,闪电引起的高温使空气膨胀、水滴汽化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。2.一种爆炸性的武器:水雷。地雷。

轰:1.形容打雷、放炮、爆炸等巨大的声音:突然轰的一声,震得山鸣谷应。2.(雷)鸣;(炮)击;(火药)爆炸:轰炸。轰击。雷轰电闪。轰平了几个山头。3.赶;驱逐:轰麻雀。他摇着鞭子轰牲口。把他轰出去。

电:1.物质的一种属性。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,在正常情况下,原子中正负电量相等,因而整个物体被认为是不带电的或中性的。当它们由于摩擦等原因失去一部分电子时,就带正电;获得电子时,就带负电。2.触电:电了我一下。3.电报;打电报:来电。电告。4.指闪电:雷电交加。

掣:1.拽;拉:牵掣。掣肘。2.抽:掣签。3.极快地闪过:风驰电掣。

成语评论

雷轰电掣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雷电轰鸣、闪电急速划破天空,常用来形容动作迅猛或事态发展极快。比如:“篮球场上,他一个假动作晃开对手,随后雷轰电掣般冲向篮筐,全场观众还没反应过来,球已经稳稳入网。”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雷轰电掣”而不是“风驰电掣”?其实两者都强调速度,但前者更突出“突然性”——就像雷电一样,既快又让人猝不及防。

再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某科技公司仅用三个月就推出一款颠覆行业的产品,同行感叹其研发速度堪称“雷轰电掣”。有人疑惑:这种形容会不会太夸张?其实不然。成语的妙处就在于用意象传递感受——三个月对传统企业可能只是立项阶段,但对这家公司而言,确实像闪电般迅速完成了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。

生活中也能找到类似的场景。比如你正慢悠悠地喝咖啡,突然接到电话说快递到了家门口,你立刻雷轰电掣地收拾桌子腾地方。这时候可能有人笑问:“拿快递至于这么急吗?”但换个角度看,成语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宏大叙事——它更是一种情绪表达,传递出“瞬间切换状态”的生动画面。
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的魅力在于“画面感>精准度”。就像绘画中的泼墨技法,重点不是描绘每处细节,而是用鲜明的意象激发联想。不过使用时要注意语境:在正式报告中写“公司决策雷轰电掣”可能显得不够严谨,但在描述运动员冲刺或紧急救援时,这个成语就能让文字瞬间“活”起来。

最后不妨做个趣味测试:如果用“雷轰电掣”形容一个人的学习速度,你觉得合理吗?答案没有标准——如果某人三天掌握一门外语,用这个词恰恰能凸显奇迹般的效率;但若是按部就班地进步,可能就不太贴切了。语言就像工具箱,选对工具才能准确传递你想表达的力量感。

雷轰电掣的造句

  1. 造句 语言上雷轰电掣,是写好文章的大敌。
  2. 造句 雷轰电掣的九腿,彻底摧毁彭秀生机。
  3. 造句 那婆婆闻言,有如雷轰电掣,一时竟面如死灰,连站也站立不稳,双腿猛然一软,终于瘫在了地上,哽咽道:“冷儿,你……你真的死了,至死也不肯见我?”。
  4. 造句 值得怀念的是,1971年阿森纳获得双冠王,乔治在对利物浦的足总杯决赛上攻入雷轰电掣般的进球,取得胜利。
  5. 造句 青龙翻海腿顺势而上,膝盖、小腹、胸口、脖颈、耳根、太阳穴,刹那间,高欢的右腿如雷轰电掣,在风涛身上接连踢了十一腿。
  6. 造句 于是掠地攻城,陷桂州,陷柳州,攻长沙,渡湘而西,攻破益阳,渡洞庭,陷岳州,雷轰电掣,宛如狂飙卷落叶,一点子力都不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