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ī dǎn chōu cháng
成语解释:犹言披肝沥胆。表示真心诚意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鸡人始唱,鹤盖成阴,高门旦开,流水接轸,皆愿摩顶至踵,隳胆抽肠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人真心实意
繁体字形:隳膽抽腸
英文翻译:Guts and intestines
隳:[huī]毁坏;崩毁:“隳人之城郭。”[duò]古同“惰”,懒惰。
胆:1.胆囊的通称。2.(胆儿)胆量:胆怯。胆大心细。胆小如鼠。壮壮胆儿。3.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胆。暖水瓶的胆。4.(Dǎn)姓。
抽:1.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:从信封里抽出信纸。抽不出身来。2.从中取出一部分:抽查。我们单位抽了五名同志支援边疆建设。3.(某些植物体)长出:抽芽。谷子抽穗。4.吸:抽烟。池塘里的水已经抽干了。5.收缩:这件衣服刚洗一水就抽了不少。6.打(多指用条状物):抽陀螺。鞭子一抽,马就跑了起来。7.用球拍猛力击打(球):抽杀。把球抽过去。
肠:1.消化器官的一部分,形状像管子,上端连胃,下端通肛门。分为小肠、大肠两部分,起消化和吸收作用。通称肠子。2.心思;情怀:愁肠。衷肠。3.在肠衣里塞进肉、淀粉等制成的食品:香肠。鱼肠。腊肠。
隳胆抽肠是什么意思?这个词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其实它出自《后汉书》,原指为了某个目标豁出性命、竭尽全力,现在多用来形容做事投入全部心力、毫无保留的状态。比如:"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题,团队隳胆抽肠地研究了三个月,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"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"全力以赴"有什么区别?重点在于程度差异。隳胆抽肠带有更强烈的自我牺牲意味,就像把肝胆都掏出来、把肠子都抽出来那般彻底。这种表达更适合描述那些需要孤注一掷的重大事件,比如创业者在产品上线前连续通宵调试系统,或者医生在抗疫前线连续奋战的情景。
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小明准备国际奥赛时,每天只睡四小时,书包里永远塞着演算草稿,连吃饭时都在推导公式,这种状态完全配得上"隳胆抽肠"的形容。但要注意,这个成语本身带有古语色彩,日常交流中如果用得太频繁,反而会显得用力过猛。
我在工作中发现,真正值得用这个词的场景其实并不多。现代社会的专业分工让很多工作可以通过协作完成,过分强调个体"抽肠掏胆"反而可能掩盖系统性优化的必要性。就像马拉松运动员需要科学训练而非单纯拼意志力,企业创新更需要机制保障而不仅靠个人牺牲。
最后提醒学习者:成语是语言的调味剂而非主菜。与其纠结某个成语的用法,不如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核心情感。当你真正遇到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时,那种由内而外的专注状态,或许比任何成语都更有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