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àn
  • huā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é wù kàn huā

成语解释:隔:间隔。形容老眼昏花,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

成语出处: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觉白石《念奴娇》、《惜红衣》二词,犹有隔雾看花之恨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看不真切

繁体字形:隔雾看花

英文翻译:See flowers through mist

隔雾看花的意思

隔:1.遮断;隔开:隔成两间房。两村中间隔着一条河。2.间隔;距离:隔两周再去。相隔不远。

雾:1.气温下降时,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,飘浮在地面上。2.像雾的东西:喷雾器。

看:[kàn]1.使视线接触人或物:看书。看电影。看了他一眼。2.观察并加以判断:我看他是个可靠的人。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。3.访问:看望。看朋友。4.对待:看待。另眼相看。别拿我当外人看。5.诊治:王大夫把我的病看好了。6.照料:照看。衣帽自看。7.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,表示预见到某种变化趋势,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:行情看涨。别跑!看摔着!。看饭快凉了,快吃吧。8.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试一试(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):想想看。找找看。等一等看。评评理看。先做几天看。[kān]1.守护照料:看门。看自行车。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。2.看押;监视:看犯人。看俘虏。

花:1.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,由花瓣、花萼、花托、花蕊组成,有各种颜色,有的长得很艳丽,有香味:一朵花儿。2.可供观赏的植物:花木。花盆儿。花儿匠。种花儿。3.(花儿)形状像花朵的东西:灯花儿。火花。雪花儿。4.烟火的一种,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,在夜间燃放,能喷出许多火花,供人观赏:花炮。礼花。放花。5.花纹:白地蓝花儿。这被面花儿太密。6.颜色或种类错杂的:花白。花猫。花花绿绿。7.(眼睛)模糊迷乱:眼花。昏花。8.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:袖子都磨花了。9.用来迷惑人的;不真实或不真诚的:花招儿。花账。花言巧语。10.姓。11.用;耗费:花费。花钱。花时间。该花的花,该省的省。

成语评论

清晨的公园里,薄雾笼罩着花坛,李阿姨眯着眼对同伴说:“这花开得真漂亮,就是雾蒙蒙的看不清。”同伴笑着接话:“你这叫隔雾看花,猜着看才有意思嘛!”这时晨跑的小王路过,特意停下脚步凑近观察,发现雾中若隐若现的竟是少见的蓝玫瑰。

有人问:为什么用“隔雾看花”形容这种场景?其实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“双重模糊”——既描绘了物理视线的受阻,又暗喻认知层面的不确定。就像上周公司会议上,市场部的新方案说得云山雾罩,张主管会后嘀咕:“听完像隔雾看花,具体落地细节完全没抓住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本意,又拓展到现代职场语境。

有趣的是,在亲子关系中这个成语常现身影。邻居陈姐常抱怨:“青春期女儿的心思就像隔雾看花,昨天还说要当画家,今天突然迷上编程。”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朦胧期恰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我观察过,那些愿意“搬个小板凳坐在雾外边等”的家长,往往比急着拨开迷雾的更能获得孩子信任。

现代人或许比古人更需要“隔雾看花”的智慧。面对社交媒体上海量信息时,何妨保持些雾里观花的从容?上个月某明星绯闻闹得沸沸扬扬,网友老赵在朋友圈写道:“真相常藏在九重雾后,急着下结论难免看走眼。”这种留有余地的思考方式,在信息爆炸时代尤为珍贵。

有朋友曾困惑:明知看不真切,为什么还乐在其中?唐代诗人李商隐早给出答案——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”。就像站在美术馆欣赏莫奈的《睡莲》,离得太近反而失了韵味。生活的美好,有时恰在于那层恰到好处的薄雾,让我们保有探索的兴致与想象的空间。

隔雾看花的造句

  1. 造句 后来我渐渐觉得这是隔雾看花。
  2. 造句 少量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也不免让人有隔雾看花之感。
  3. 造句 我等生活在海外的人,更是隔雾看花。
  4. 造句 大鼻子写的东西总有个什么理论框架,虽然谈中国如同隔雾看花,但国内学术界就是崇拜人家。
  5. 造句 波云诡谲的后宫,是敌是友,也如隔雾看花,看不真切,揭下面纱的那一刻,又将面临怎样的选择。
  6. 造句 笔者对社会学和人类学都是门外汉,但隔雾看花,其中的区别还是依稀可见。
  7. 造句 城管,这个原本平凡而光荣的职业,渐渐地被妖魔化,给人一种像隔雾看花般捉摸不透的感觉。
  8. 造句 一次股权拍卖会举牌后情况并不明朗,其中的原因是什么?是否存在干预?当事双方都不愿意明说,外界人士还只能隔雾看花。
  9. 造句 如果说以前的政府部门没有这种公共行政意识,现在也有必要补上这一课,而不能留下制度漏洞,让公众隔雾看花,不明其所以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