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uí hóu zhī zhū
成语解释:隋:古国名。比喻珍贵的物品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 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隋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则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比喻珍贵的物品
繁体字形:隋矦之珠
英文翻译:precious pearl in the ancient legend
隋:[suí]1.中国朝代名:隋代。2.姓。[duò]1.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:“既祭,则藏其隋”。2.古同“堕”,垂落。
侯:[hòu]闽侯(Mǐnhòu),地名,在福建。[hóu]1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:侯爵。公侯。2.泛指达官贵人:侯门似海。3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珠:1.珠子:珠宝。夜明珠。2.(珠儿)小的球形的东西:眼珠儿。泪珠儿。水珠儿。滚珠儿。3.姓。
“隋侯之珠”这个成语,到底在讲什么故事?简单来说,它来自古代传说:隋侯救了一条受伤的蛇,后来蛇衔来一颗夜明珠报答他。现在常用来形容珍贵的礼物或意外的收获,但仔细想想,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在讲“善意与回报的关系”。比如有人问:“我帮了同事一个大忙,结果他送我一套绝版书,这算不算隋侯之珠?”——当然算!不过重点不在礼物本身,而在善意流转的过程。
有个真实案例:小区里张阿姨常年帮邻居收快递,去年台风天她家窗户被吹坏,结果第二天五个邻居带着工具主动来帮忙修理。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隋侯之珠”吗?我们往往以为珍贵的东西必须像明珠般闪耀,其实守望相助的情谊才是最亮的珍珠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?或许因为它戳中了人性里最温暖的部分。就像朋友创业时你借给他启动资金,十年后他公司上市非要送你原始股,你推辞说“当初没想求回报”,他却说“这不是回报,是延续”。这种超越利益的善意循环,恰恰印证了隋侯之珠的真谛——善意的种子终会开花,只是结果的形式可能出乎意料。
有人质疑:现在社会这么现实,这种故事是不是太理想化?我倒觉得正因为现实,才更需要这样的精神符号。去年某科技公司把年度利润的15%投入环保项目,结果意外获得政府创新补贴和消费者口碑双丰收。你看,善意和智慧结合时,完全可能创造现实版的“明珠效应”。
说到底,隋侯之珠教会我们的不是等待回报,而是保持善意的纯粹性。就像春天播撒种子的人,不会每天扒开土壤检查是否发芽,但相信合适的时节自会生长。当我们帮助他人时若总想着“明珠何时来”,反而可能错过过程中更珍贵的相遇与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