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uí
  • hóu
  • zhī
  • zh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uí hóu zhī zhū

成语解释:隋:古国名。比喻珍贵的物品。

成语出处:《庄子 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隋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则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《淮南子 览冥训》:“譬如隋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比喻珍贵的物品

繁体字形:隋矦之珠

英文翻译:precious pearl in the ancient legend

隋侯之珠的意思

隋:[suí]1.中国朝代名:隋代。2.姓。[duò]1.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:“既祭,则藏其隋”。2.古同“”,垂落。

侯:[hòu]闽侯(Mǐnhòu),地名,在福建。[hóu]1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:侯爵。公侯。2.泛指达官贵人:侯门似海。3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珠:1.珠子:珠宝。夜明珠。2.(珠儿)小的球形的东西:眼珠儿。泪珠儿。水珠儿。滚珠儿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隋侯之珠”这个成语,到底在讲什么故事?简单来说,它来自古代传说:隋侯救了一条受伤的蛇,后来蛇衔来一颗夜明珠报答他。现在常用来形容珍贵的礼物或意外的收获,但仔细想想,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在讲“善意与回报的关系”。比如有人问:“我帮了同事一个大忙,结果他送我一套绝版书,这算不算隋侯之珠?”——当然算!不过重点不在礼物本身,而在善意流转的过程。

有个真实案例:小区里张阿姨常年帮邻居收快递,去年台风天她家窗户被吹坏,结果第二天五个邻居带着工具主动来帮忙修理。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“隋侯之珠”吗?我们往往以为珍贵的东西必须像明珠般闪耀,其实守望相助的情谊才是最亮的珍珠。
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?或许因为它戳中了人性里最温暖的部分。就像朋友创业时你借给他启动资金,十年后他公司上市非要送你原始股,你推辞说“当初没想求回报”,他却说“这不是回报,是延续”。这种超越利益的善意循环,恰恰印证了隋侯之珠的真谛——善意的种子终会开花,只是结果的形式可能出乎意料。

有人质疑:现在社会这么现实,这种故事是不是太理想化?我倒觉得正因为现实,才更需要这样的精神符号。去年某科技公司把年度利润的15%投入环保项目,结果意外获得政府创新补贴和消费者口碑双丰收。你看,善意和智慧结合时,完全可能创造现实版的“明珠效应”。

说到底,隋侯之珠教会我们的不是等待回报,而是保持善意的纯粹性。就像春天播撒种子的人,不会每天扒开土壤检查是否发芽,但相信合适的时节自会生长。当我们帮助他人时若总想着“明珠何时来”,反而可能错过过程中更珍贵的相遇与成长。

隋侯之珠的造句

  1. 造句 隋侯之珠,国之玉也;然用之弹,曾不如泥丸。刘向 
  2. 造句 隋侯之珠,国之宝也,热用之弹,曾不如泥丸。
  3. 造句 后来经过秦始皇在鲁公墓中发现,原来得到隋侯之珠的人需要配合养神芝才能活得长生。
  4. 造句 一个雕工精美的紫檀木匣,上刻四个字‘隋侯之珠’。
  5. 造句 少年隋侯之珠奇遇最新章节试阅。
  6. 造句 战国有两件宝物,一件是举世闻名的和氏璧,另一件为隋侯之珠。
  7. 造句 她在作品中所展现的爱情现象以及所阐发的爱情理论,足以成为爱情心理学领域内的和氏之璧,隋侯之珠。
  8. 造句 张群之好半天才回过神来,仔细观看此物,乃是一颗淡黄色宝珠,又见匣上刻着‘隋侯之珠’四个字,不由大吃一惊。
  9. 造句 你见我描过眉、涂过粉、抹过口红吗?韩非子说过,‘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,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,其质至美,物不足以饰之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