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òu
  • xiàng
  • dān
  • pi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òu xiàng dān piáo

成语解释:陋:简陋,窄小;箪: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。住在陋巷里,用箪吃饭,用瓢喝水。形容生活极为穷苦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一箪事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家境贫寒

繁体字形:陋巷簞瓢

英文翻译:Shabu alley ladle

陋巷箪瓢的意思

陋:1.不好看;丑:丑陋。2.粗劣;不精致:粗陋。因陋就简。3.(住的地方)狭小,不华美:陋室。陋巷。4.不文明;不合理:陋俗。陋习。5.(见闻)少:浅陋。孤陋寡闻。

巷:[xiàng]1.较窄的街道:深巷。陋巷。一条小巷。街头巷尾。街谈巷议。2.(Xiàng)姓。[hàng]巷道。

箪: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。

瓢:用来舀(yǎo)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,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,也有用木头挖成的。

成语评论

陋巷箪瓢”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,原指颜回住在破旧的小巷,用竹筐吃饭、瓢喝水,却依然乐在其中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安于清贫、专注追求理想的生活态度。比如:“老张虽然住在郊区的小房子里,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,但他埋头研究古籍,陋巷箪瓢却自得其乐。”这样的例子想说明什么?其实核心是:物质条件简陋与否,并不妨碍一个人从精神层面获得满足感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代社会追求效率与成功,这种‘安贫乐道’的精神还有价值吗?”我的观点是:它的重点不在“贫”,而在“乐”。比如一个创业者初期资金紧张,租办公室只能选偏僻的老楼,吃泡面加班到深夜,但若他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,这种状态反而成了奋斗的勋章。此时,“陋巷箪瓢”不再是困境,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哲学。

再举一个例子:学生小陈为了攒钱留学,每天打工四小时,住六人合租屋,却坚持早起背单词。室友问他:“这么苦值得吗?”他回答:“现在省下的每一分钱,都是未来走进实验室的门票。”这里的关键词是“目标感”——当人清楚自己为何而活时,外界的物质条件反而变得次要。这种状态下,“陋巷箪瓢”成了实现理想的跳板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应被误解为鼓励人刻意受苦。比如有人为了标榜“清高”而拒绝合理改善生活,反而违背了本意。颜回之所以被称赞,是因为他能在有限的条件下保持内心充盈,而非执着于外在形式。就像今天有人选择极简生活,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家具,而是更重视空间的自由与心灵的留白。

最后想抛出一个问题:如果“陋巷箪瓢”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自由,那我们是否需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给自己保留这样的心理空间?或许答案因人而异,但至少它提醒我们:幸福感的来源,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