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zhuì xuán yóu
成语解释:附赘: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;悬疣:皮肤上突起的瘊子。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附赘悬疣,出乎形哉!而侈于性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
繁体字形:坿贅懸肬
英文翻译:something redundant and not needed
附:1.外加的;附带的:附录。附设。2.依靠:依附。附随。3.靠近;贴近:附近。附耳交谈。
赘:1.多余的;无用的:累赘。赘疣。赘言。2.入赘;招女婿:赘婿。招赘。3.使受累赘:孩子多了真赘人。
悬:1.吊、挂在空中:悬空。2.没着落;没结果:悬案。3.距离远:悬殊。4.〈方〉危险:这件事真悬。5.牵挂:悬念。
疣:皮肤病,病原体是乳头状瘤病毒,常见的有扁平疣、寻常疣等。扁平疣是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,数目较多;寻常疣是针头至黄豆大小的丘疹,表面粗糙,数目较少。不痛不痒,多长在面部、头部或手背等处。也叫赘疣。寻常疣通称瘊子。
“附赘悬疣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怪,但它的意思其实很常见。比如小王在公司会议上发言时,总爱把一句话拆成十句说,同事悄悄吐槽:“他这报告简直是附赘悬疣,重点都被废话埋没了。”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大家这么反感多余的内容?其实就像吃包子只爱吃馅儿,谁愿意啃三层包子皮呢?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不少。李阿姨家的阳台上堆着二十年没用的旧报纸,女儿劝她处理掉时,她总说“说不定哪天能用上”。这堆报纸不正是现实版的附赘悬疣吗?有趣的是,当我们自己是当事人时往往意识不到问题,就像戴着墨镜找墨镜——多余的东西反而成了盲区。
写文章时更容易踩这个坑。有次我修改自己的演讲稿,发现开头两段都在说“今天天气真好”,立刻想起导师的忠告:“好文章要像姑娘的裙子,短到遮不住重点就危险了。”这时候突然明白,附赘悬疣不仅是内容问题,更是判断力问题。怎么判断什么是赘余?有个简单办法:把内容砍掉三分之一,如果意思没变,那砍掉的就是疣赘。
数字时代给了我们新启发。手机里装着的30个从未打开的APP,微信里存着的500张模糊截图,这些不都是现代社会的电子疣赘吗?有个朋友每周日雷打不动做“数字大扫除”,他说这习惯让他找文件的速度快了三倍。可见处理附赘悬疣不光是做减法,更是给生活装加速器。
下次整理衣柜时,不妨把三年没穿的衣服当作实体化的“附赘悬疣”。那些总说“改天约饭”却从不兑现的社交关系,或许也该归入这个范畴。说到底,识别和清理多余事物,就像给人生做雕塑——凿掉不需要的部分,真正的美好轮廓才会显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