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shān zhú xīng
成语解释:膻:羊肉的气味。依附、追逐有膻腥气味的东西。比喻巴结权贵,追逐个人利益。亦作“附膻逐秽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8回:“我们清白门第,断不至于设招权倚势之心,那无知小人,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世
繁体字形:坿羶逐腥
英文翻译:Chasing fishy smell
附:1.外加的;附带的:附录。附设。2.依靠:依附。附随。3.靠近;贴近:附近。附耳交谈。
膻:[shān]像羊肉的气味:膻气。膻味。腥膻。[dàn]1.袒露。2.胸中:膻中(a.中医指胸腔中央,心包所在处;b.针灸穴位名,位于前胸部正中)。
逐:1.追赶:追逐。逐鹿。随波逐流。2.驱逐:逐客令。逐出门外。3.挨着(次序):逐年。逐字逐句。逐条说明。4.姓。
腥:1.本指生肉,现指肉类鱼类等食物:荤腥。2.鱼虾等的难闻的气味:放些料酒去去腥。3.有腥气:这鱼做得有点腥。
有人问,“附膻逐腥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这个词就像闻着味道找吃食的动物——专挑有腥膻味的地方凑热闹。比如职场里,有人发现某个领导喜欢听奉承话,立马围上去拍马屁,甚至帮着打压其他同事,这就是典型的“附膻逐腥”。这种行为看似能捞到好处,但长期来看,领导一旦失势,这些人也会像苍蝇一样一哄而散。
那么,为什么有人会“附膻逐腥”呢?答案藏在人性对短期利益的追逐里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区里新开了一家网红奶茶店,门口突然排起长队,结果有人明明不爱喝奶茶,也要跟着排队拍照发朋友圈。这种行为就像追逐“网红效应”带来的虚假认同感,而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?看看商业领域就知道了。某手机厂商发现竞争对手靠抄袭爆款设计赚快钱,于是放弃自主研发,结果当市场风向转变时,库存积压如山。这就像渔民看到别人捞到带鱼群就一窝蜂撒网,最后导致整个渔场枯竭。追逐热点没错,但失去自我判断力就会陷入恶性循环。
我个人观察到,现代社会的信息轰炸让“附膻逐腥”现象更普遍。就像刷短视频时,算法不断推送相似内容,让人不知不觉跟着热门话题走。但真正聪明的人会像品茶师一样,在纷杂气味中辨别真味——既了解市场趋势,又保持独立思考,这才是应对“腥膻诱惑”的关键。
如何避免成为“逐腥族”?有个有趣的方法:给自己设置“冷静期”。就像逛超市时先把想买的东西放购物车,过半小时再筛选真正需要的。工作中遇到看似诱人的机会时,不妨先问三个问题:这符合我的长期目标吗?我有能力做好吗?如果失败能否承受后果?这三个问题就像三把筛子,能过滤掉很多虚妄的诱惑。
最后想到个历史典故。明朝郑和下西洋时,船队曾遇到跟着宝船捡漏的商船群,这些商船就像海上版的“附膻逐腥”。但真正被历史记住的,是开辟新航路的开拓者,而不是跟在后面的模仿者。这提醒我们:与其追逐别人的腥膻味,不如创造属于自己的香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