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ù ěr shè shēng
成语解释:谓传闻异辞,捕风捉影。
成语出处:清·钱谦益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》:“陵谷迁移,忘注芜没,郢书燕说,附耳射声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没实据
繁体字形:坿耳射聲
英文翻译:Echoing
附:1.外加的;附带的:附录。附设。2.依靠:依附。附随。3.靠近;贴近:附近。附耳交谈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射:[shè]1.放箭:射箭。后羿射日。2.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:射击。扫射。发射。射程。射手。3.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:喷射。注射。4.放出光、热、电波等:射电。辐射。射线。照射。反射。5.有所指:暗射。影射。[yè]1.〔射干〕古书上的一种草,根可入药。2.〔仆射〕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,宋代以后废。[yì]〔无射〕a.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;b.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。
声:1.物体振动所发出的音响:锣声。大声。2.说话;语言:不声不响。呼声。3.宣布;陈述:声明。声讨。4.名誉:声望。名声。5.声母:声韵。双声。6.声调:第一声。去声。7.量词。用于声音发出的次数:连喊三声。
哎哟,今天咱们来聊聊成语“附耳射声”到底咋用!先抛个问题:这词儿啥意思啊?说白了,它形容人说话拐弯抹角,不直接挑明。比如你看到同事A神神秘秘凑到同事B耳边嘀咕:“听说最近…那个项目…咳,你懂的。”这时候B八成会翻白眼:“有话直说行不?”瞧,这就是典型的“附耳射声”——想说又不敢明说,憋得慌!
不过等等,这成语真是这么用的吗?嘿嘿,其实它原本出自《汉书》,原意是“贴着耳朵说悄悄话”。但语言这玩意儿会进化嘛!现在大伙儿更常用来调侃那些说话绕山路十八弯的人。比方说老妈催婚:“楼下王阿姨的闺女今年考上公务员了,听说单位里小伙子特别多…”哎妈,您直接说“快去相亲”不行吗?
那问题又来了,为啥人要“附耳射声”呢?个人觉得啊,有时候是怕尴尬,有时候是习惯性打哑谜。就像上次部门开会,领导敲着桌子说:“个别同志最近状态…大家心里有数哈。”结果全场面面相觑——您倒是点名批评啊!这种说话方式就像雾里看花,听着累得慌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可不吃这套!你看小张直接怼组长:“老大,您上次说的‘某些人’是不是指我迟到三次?”当场就把窗户纸捅破了。要我说啊,当代沟通还是直来直往更高效,您说是不?毕竟谁也不是肚子里的蛔虫,猜来猜去多耽误事儿。
最后提醒各位,用这成语可得看场合。要是跟老辈人聊天,夸人家“您这话说得真有水平”可能被当成讽刺。但用在吐槽朋友发朋友圈“今天天气真好,适合在家发呆”却配了张加班照,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!语言嘛,活学活用才有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