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ào
  • zhōng
  • j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ào zhōng qǔ jìng

成语解释:指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清静的心态
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您会云雨闹中取静,我寄音书忙里偷闲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方式

繁体字形:鬧中取静

英文翻译:To be quiet in a noisy situation

闹中取静的意思

闹:1.喧哗;不安静:热闹。闹哄哄。这里闹得很,没法儿看书。2.吵;扰乱:又哭又闹。两个人又闹翻了。孙悟空大闹天宫。3.发泄(感情):闹情绪。闹脾气。4.害(病);发生(灾害或不好的事):闹病。闹肚子。闹水灾。闹矛盾。闹笑话。5.干;弄;搞:闹革命。闹生产。把问题闹清楚。6.开玩笑;逗:打闹。闹洞房。
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
静:1.安定不动(跟“动”相对):静止。安静。风平浪静。静静的湖水。2.没有声响:寂静。清静。傍晚,公园里很静。3.使平静或安静:静下心来。请大家静一静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闹中取静”?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安宁。比如有人能在人声鼎沸的咖啡馆里专注读书,或是在堵车的路上闭目听一首轻音乐。这些场景看似矛盾,却恰恰体现了成语的精髓:主动创造内心的秩序感,而非被动接受环境的干扰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需要“闹中取静”?试想这样一个画面:周末的商场里,孩子在游乐区尖叫奔跑,促销广播循环播放,而你坐在休息区用手机处理工作邮件。这时候若能快速进入专注状态,既不耽误事务,又避免被环境消耗情绪——这种能力,就是现代人亟需的“情绪免疫力”。

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个智慧?我曾观察过一位茶艺师傅的工作状态。他的工作室紧邻菜市场,窗外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。但当他开始温壶烫盏时,眼神会忽然变得沉静,手上的动作像被按下了0.5倍速播放键。这个场景让我意识到:真正的“静”不在于物理环境,而在于能否建立明确的行为锚点——就像茶艺师用固定流程切换状态那样。

或许有人质疑:刻意对抗环境是否太费力?其实换个角度看,闹中取静更像是一种柔性的适应策略。就像暴雨中的荷叶,不硬抗雨点冲击,而是通过弧面导流化解压力。当我们在地铁上用降噪耳机构建声音结界,或是在办公室用绿植划分视觉缓冲带,本质上都是在运用这种“选择性接收”的生活智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。我常建议朋友从“五分钟法则”开始训练:每天选定一个嘈杂场景,给自己五分钟完全投入某件小事——可能是观察咖啡拉花的纹理,或是认真咀嚼一颗坚果的味道。这种微型训练能像肌肉记忆般,逐步增强对环境的掌控感。

随着城市密度不断增加,完全安静的空间已成奢侈品。但换个角度想,学会在喧嚣中保持从容,或许正是这个时代赠予我们的特殊修炼。当你能在孩子的嬉闹声中写完方案,在施工噪音里读完一本书,那种成就感,大概就像在湍急河流中稳稳立住的一块青石。

闹中取静的造句

  1. 造句 酒店与梧桐山、凤凰山相望,闹中取静,景色怡人,视野开阔.
  2. 造句 大亚湾“渝景湾花园”闹中取静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
  3. 造句 圣保罗的皇家花园算得上是闹中取静。
  4. 造句 复古装修,极具中国风,配置齐全,老洋房味道浓,闹中取静,价格低廉,欢迎看房!
  5. 造句 酒店坐落于闹中取静的新华路,交错繁茂的法式梧桐为幽静的街道平添一份浪漫的情怀。
  6. 造句 闹中取静的凉亭颇有几分雅致。
  7. 造句 而中山公园则闹中取静,又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大片的公共绿地,在不久的将来,中山公园商圈的绿化有望跃居中心城区之首。
  8. 造句 最适宜的地方是闹中取静、有一定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地方。
  9. 造句 建筑风格别致,环境高雅、清新,闹中取静,素有河北“国宾馆”之称.
  10. 造句 我把自己淹没在他们嘈杂的聚会中,想闹中取静。

"闹中取静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