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uān xīn míng gǔ
成语解释:镌:雕刻。意同“刻骨铭心”。形容永记不忘。
成语出处:明·陆采《明珠记·获荫》:“漂泊留潭府,荷深思解衣推食,自知惭负;又荷吹嘘登云路,娇女肯教同赴,这厚德镌心铭骨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印象深刻
繁体字形:鐫心銘骨
英文翻译:Engrave on one's heart
镌:雕刻:镌刻。镌碑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铭:1.在器物、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、功德等的文字(大多铸成或刻成);鞭策、勉励自己的文字(写出或刻出):墓志铭。砚铭。座右铭。2.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;比喻深刻记住:铭功。铭心。铭肌镂骨(比喻感恩极深)。铭诸肺腑(比喻永记不忘)。3.姓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当老师讲到《背影》里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片段时,台下有个女生突然红了眼眶。原来她想到自己高中住校时,父亲每周冒雨送来的保温饭盒,这个场景早已成为镌心铭骨的记忆。为什么某些画面会在脑海中自动加上"永久保存"的标签?或许因为情感浓度超标时,记忆就像用刻刀在神经突触上作画。
考古队在三星堆发现青铜神树时,有位研究员跪在探方边泪流满面。他说这让他想起二十年前导师临终前握着他的手说"文明的密码都藏在土里",当时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落在病床前。为什么专业领域的工作者更容易产生镌心铭骨的体验?可能当知识积累转化为情感共振,理性认知就获得了温度加持。
最近重读《活着》,发现年轻时觉得夸张的情节,在经历亲友离世后竟变得字字锥心。特别是福贵牵着老牛说"这两个都是老伙计"的段落,现在每次想起都像有砂纸在打磨心脏。这是否说明镌心铭骨的感受需要经历来激活?就像红酒需要醒酒器,某些记忆也需要岁月的氧化才能释放醇香。
有个有趣的发现:人们回忆镌心铭骨的往事时,常会不自觉地用手抚摸胸口或后颈。神经学家说这其实是身体在重现记忆形成时的生理反应——强烈情感会刺激皮肤产生微电流,形成独特的"记忆纹身"。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往事回想起来,真的会有切肤之感。
在这个短视频冲刷记忆的时代,我反而觉得刻意制造"镌心铭骨"的时刻更有必要。上周特意带父亲去他当年工作的老厂区拍照,锈迹斑斑的行车梁下,他眼里突然闪烁的光,比任何滤镜都动人。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给记忆一个锚点,就像在时间的河流里投下自己的星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