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iě bì tóng qiáng
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0回:“果然是铁壁铜墙,端的是人强马壮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牢不可破的工事
繁体字形:鐵壁銅墙
英文翻译:iron walls and brass partitions
铁:1.金属元素,符号Fe(ferrum)。银白色,质硬,延展性强,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,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。是炼钢的主要原料,用途很广。2.指刀枪等:手无寸铁。动铁为凶。3.形容坚硬;坚强;牢固:铁拳。铁汉子。铁饭碗。他俩关系很铁。4.形容强暴或精锐:铁蹄。铁骑。5.形容确定不移:铁定。铁的事实。铁案。6.形容表情严肃:他铁着个脸,没有一丝笑容。7.姓。
壁:1.墙:壁报。壁灯。家徒四壁。铜墙铁壁。2.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:井壁。锅炉壁。细胞壁。3.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:绝壁。峭壁。4.壁垒:坚壁清野。5.二十八宿之一。
铜:金属元素,符号Cu,原子序数29。紫红色,富延展性,是热和电的良导体。在湿空气中表面生成铜绿。铜可制多种合金(如黄铜、白铜)及电工器材等,也用于电镀。
墙:用砖、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:砖墙。城墙。
“铁壁铜墙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防御极其坚固、难以攻破的事物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这座古城的城墙经过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,简直像铁壁铜墙一样。”这个例子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中工事的坚固性,也传递出一种安全感。
问题来了:为什么用“铁壁”和“铜墙”作比喻?金属材质的坚硬特性早已深入人心,铁和铜在古代都是重要的防御材料。这种组合不仅强化了“坚固”的意象,还暗含“双重保护”的概念——既有金属的物理强度,又有多层结构的叠加优势。
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鲜活的例子。比如某科技公司的数据防护系统被称作“网络世界的铁壁铜墙”,既保留了成语的传统韵味,又赋予其数字化时代的新内涵。这种跨时空的比喻迁移,恰恰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。
个人认为,成语的使用需要注意分寸。过度强调“铁壁铜墙”可能导致思维固化——就像某些企业执着于建立竞争壁垒,却忽视了开放合作的价值。真正的坚固不应是封闭的,而应该像活体组织的细胞壁,既能抵御风险,又能保持物质交换的弹性。
观察发现,这个成语在家庭教育领域出现频率升高。比如有家长说:“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,就像打造铁壁铜墙,既能保护他们不受伤害,又能规范行为边界。”这种用法跳出了物质防御的框架,转向精神层面的守护,展现了语言应用的创造性。
最后值得思考的是:当我们在现实中遇到号称“铁壁铜墙”的事物时,是否应该保持辩证眼光?历史上无数固若金汤的防线最终被突破,往往不是因为防御不够坚固,而是防御者忽视了环境变化和策略革新。这提醒我们:真正的安全不仅需要物理屏障,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