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
  • jiǔ
  • shù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n gǔ jiǔ shù

成语解释: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

成语出处:晋 石崇《金谷诗序》:“遂各赋诗,以叙中怀,或不能者,罚酒三斗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宴饮时罚酒三杯的常例

繁体字形:金谷酒數

英文翻译:drink three cups of wine as forfeit

金谷酒数的意思
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
谷:[gǔ]1.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:峡谷。万丈深谷。2.谷类作物的总称。也特指粟:五谷。谷草。3.古代百谷的统称,即农作物的统称。4.〈方〉稻。也指稻的子实。[yù]见〔吐谷浑〕
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
数:[shù]1.数目:次数。数额。2.几;几个:数次。数日。3.天数;命运:气数。在数难逃。4.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。由于生产实践对计数和测量的需要,首先产生了自然数(正整数),后又逐渐产生了分数、零、无理数、负数、虚数等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表示名词、代词所指事物的数量。6.指数学:数理化。[shǔ]1.点算:数数(shù)。数不清。2.比较起来最突出:数得上。数一数二。3.责备;列举错误:数说。数落。[shuò]屡次:频数。

成语评论

金谷酒数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是啥意思?简单来说,它原本指古代宴会上罚酒的规矩,后来也用来形容文人聚会时的雅兴。比如朋友聚会玩游戏,有人输得惨,大家起哄:“今天按‘金谷酒数’来,输的人得连喝三杯!”是不是瞬间有了点文化气息?
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谁还搞这种“罚酒”的规矩啊?其实成语的用法早就不局限于字面意思了。比如公司团建时,领导开玩笑说:“这次项目复盘会,咱们也学学金谷酒数——发言没干货的同事,可得请全组喝奶茶!”这里既调节了气氛,又巧妙强调了会议质量的重要性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背后藏着古人对规则的重视。西晋首富石崇在金谷园宴客时,要求客人即兴作诗,写不出来的罚酒三斗。放到现在看,这种“以诗换酒”的规矩,倒像是早期版的“知识付费”——没点真才实学,连喝酒的资格都没有。这种文化现象,侧面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才华的推崇。

现代人还能怎么用这个成语?举个例子:读书俱乐部组织线下活动,发起人提议:“咱们也效仿金谷酒数,读完书不写心得的朋友,要在群里发红包哦!”这种用法既保留典故趣味,又适应了当代社交规则。个人觉得,这种“旧瓶装新酒”的活用方式,反而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。
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。与其死记硬背“金谷酒数”的出处,不如抓住它“按规矩办事”和“雅集趣味”的核心。下次朋友聚会想搞点新花样,不妨搬出这个成语,既能成为话题焦点,又能让活动变得更有文化味——当然,酒量差的朋友可能要瑟瑟发抖了。

"金谷酒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