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īn
  • gō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īn mǔ mù gōng

成语解释:金:五行之一,西方属金;木:五行之一,东方属木。指仙人东王公和西王母。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

成语出处:清·闲斋老人《儒林外史·序》:“所云意马心猿,金母木公《西游记》中作‘金公’、‘木母’,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金母木公

英文翻译:Gold Mumu male

金母木公的意思

金:1.俗称金子。金属元素,符号Au,原子序数79。赤黄色,有光泽,质软,延展性最强,化学性质稳定,易传热和导电。常用作合金、硬币、装饰品等。通称黄金。2.金属:五金。3.钱:现金。助学金。4.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:鸣金收兵。金鼓齐鸣。5.比喻尊贵、珍贵:金口玉言。6.像金子一样的颜色:金发(fà)。金灿灿。7.朝代名(1115—1234)。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。建都会宁(今黑龙江阿城南),后迁都中都(今北京)、开封。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。

母:1.母亲:母女。老母。母校。2.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:祖母。伯母。姑母。姨母。舅母。3.属性词。(禽兽)雌性的(跟“公”相对):母鸡。母牛。这头驴是母的。4.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:这套螺丝的母儿毛了。5.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:工作母机。失败乃成功之母。6.姓。
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
成语评论

金母木公”这个成语源自道教文化,本指西王母(金母)和东王公(木公),后来常被用来比喻相辅相成的关系。比如有人聊起夫妻共同经营小店的故事,可能会说:“他俩就像金母木公,一个管账目,一个管进货,生意才红火起来。”这里的问题来了:为什么用“金母木公”形容合作关系?其实答案藏在传统文化里——金代表收敛,木象征生长,一收一放正是平衡的智慧。

再举个职场例子。新同事小张和小李搭档做项目,一个擅长策划,一个精通执行,组长开会时点评:“你俩简直是现代版金母木公,缺了谁进度都得卡壳。”这种组合真的能长久吗?现实中确实如此。就像炒菜要掌握火候,合作也需要动态调整。我曾见过设计师和工程师反复磨合方案,最终把原型图的“木”性创意,用技术的“金”性框架完美实现。

有个有趣的对比:古人用阴阳比喻男女,而金母木公更强调功能互补。比如社区志愿者团队里,退休王阿姨负责组织协调(金母的统筹力),年轻程序员小李开发报名系统(木公的创造力)。这种搭配仅限于性别组合吗?完全不是。我曾参与过全是女性的创业团队,有人主抓品控(金),有人开拓市场(木),同样契合这个逻辑。

有人担心这种说法是否过时,其实换个角度看:金木平衡的本质是资源调配的艺术。就像做自媒体,既要持续输出内容(木公的生长力),也要定期复盘数据(金母的筛选力)。个人能同时具备这两种特质吗?当然可以!我练习写作时就深有体会——创作时放任思维发散(木),修改时严格删减(金),反而比硬套模板效果更好。

最后说个反常识的观点:金母木公的智慧未必要求绝对平均。好比炒一盘青菜,猛火快炒(木)占七成,收汁调味(金)占三成,关键在节奏把握。工作中遇到意见冲突时,与其争论对错,不如想想:“此刻更需要木公的突破,还是金母的沉淀?”这种灵活思维,或许才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真礼物。

"金母木公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