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àng shí dù lì
成语解释:衡量时势,估计力量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·太宗本纪》:“帝有宽弘之量,忠恕之心,量时度力,举无过事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同“审时度势”
繁体字形:量時度力
英文翻译:Measure time
量:[liàng]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2.限度:胆量。力量。3.数量:降雨量。产量。4.估计;衡量:量力而行。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[liáng]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量地。量血压。2.估计;衡量:打量。思量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度:[dù]1.计量长短:度量衡。2.表明物质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,如硬度、热度、浓度、湿度等。3.计量单位名称。a)弧或角,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所成的弧叫1度弧。1度弧所对的圆心角叫1度角。1度等于60分。b)经度或纬度,如北纬38度。c)电量,1度即1千瓦小时。d)眼镜焦度的单位,1度等于0.01米-1。4.程度:极度。知名度。透明度。高度的责任感。5.限度:劳累过度。以能熔化为度。6.章程;行为准则:法度。制度。7.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。在这个界限内,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,超过这个界限,就要引起质变。8.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:度量。气度。9.人的气质或姿态:风度。态度。10.姓。[duó]推测;估计:揣度。测度。度德量力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“量时度力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用对了场景,你会发现它特别接地气。比如朋友小王想同时备考公务员和开奶茶店,结果两头都没顾上,这时候你就能劝他:“做事得量时度力,先集中精力干好一件,再想下一步。”你看,成语不用非得文绉绉,关键是要用得准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不就是“量力而行”吗?有什么区别?其实,“量时度力”多了个“时间维度”。比如你接了个项目,不仅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干(力),还要看截止日期是否合理(时)。去年我同事老张为了赶进度,硬接了个两周完成的活儿,结果天天熬夜差点住院——这就是没“度”清楚时间和能力的匹配度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学生党总想“一晚上刷完三门课”,结果第二天考试反而发挥失常;健身新手非要跟着博主做高强度训练,结果肌肉拉伤。这时候如果套用“量时度力”的思维,就会先评估:离考试还有几天?每科需要多少复习时间?自己的体能基础如何?把这些变量摆出来,选择就清晰多了。
不过有人会反驳: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,哪有时间慢慢规划?我的观察是:越是忙乱的时候,越需要“量时度力”。就像开车遇到大雾,老司机反而会松油门,因为清楚盲目加速更危险。去年公司接了个急单,主管没被客户催着走,反而带着我们列了时间能力对照表,最后提前两天交货——这种“慢决策”反而创造了“快结果”。
把这个思维用到创业上更有意思。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,明明擅长写深度文章,却非要跟着风口拍短视频,结果内容质量下滑。后来他重新“量时度力”,发现写一篇优质长文需要8小时,但带来的长期粉丝比赶工的10条短视频更有价值,于是果断调整方向,现在账号反而做起来了。
说到底,“量时度力”不是让人保守退缩,而是教我们做聪明的选择。就像登山时查看海拔和补给,游泳前试水温深浅,这种对时空的掌控感,反而能让人走得更远。下次遇到纠结的事情时,不妨画个时间能力坐标轴,答案可能就藏在四个象限的交汇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