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óng
  • mén
  • di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óng mén dié hù

成语解释:重:重复;门、户:房屋的出入口。比喻地方多关口,易于防守

成语出处:清·龚自珍《与吴虹生书》:“山西三关得为九边之一,犹宣化之有居庸,所谓重门叠户者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重門曡户

英文翻译:Double door

重门叠户的意思

重:[zhòng]1.重量;分量:举重。这条鱼有几斤重?2.重量大;比重大(跟“轻”相对):体积相等时,铁比木头重。工作很重。脚步很重。话说得太重了。3.程度深:情意重。病势很重。重伤。4.重要:重地。重任。5.重视:敬重。尊重。看重。器重。为人所重。重男轻女是错误的。6.不轻率:自重。慎重。持重。7.姓。[chóng]1.重复:重出。书买重了。2.重新;再:重逢。旧地重游。重写一遍。3.层:云山万重。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。4.使重叠在一起;摞:把两领席重在一起。5.姓。

门:1.房屋、车船或用围墙、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门。屋门。送货上门。2.装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开关的障碍物,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:铁门。栅栏门儿。两扇红漆大门。3.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:柜门儿。炉门儿。4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闸门。球进门了。5.门径:窍门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。6.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在指一般的家庭:张门王氏。长门长子。满门。双喜临门。7.宗教、学术思想上的派别:儒门。佛门。左道旁门。8.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:拜门。同门。门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五花八门。10.姓。

叠:1.一层加上一层;重复:重叠。叠石为山。层见叠出。2.折叠(衣被、纸张等):叠衣服。把信叠好装在信封里。3.姓。

户:1.门:门户。夜不闭户。2.人家;住户:户籍。专业户。3.门第:门当户对。4.户头:存户。账户。开户。5.用于家庭: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听说过“重门叠户”这个成语吗?说白了,它字面意思就是“一层层的门、一重重的房子”,用来形容建筑结构复杂或者戒备森严的场景。举个栗子:古代大户人家的宅院,光是进个正厅就得穿过三道雕花木门,绕过两个天井,这架势可不就是“重门叠户”嘛!

等等,这成语只能形容房子?那你就草率了!比如现代职场里,某些大公司的审批流程啊,啧啧,从部门经理到区域总监再到总部盖章,简直比迷宫还绕。这时候同事吐槽一句:“这流程搞得跟重门叠户似的,效率都卡在路上了!”你品,你细品,是不是瞬间画面感拉满?

这时候问题来了:为啥要用“门”和“户”来比喻复杂结构?嘿,这得从古人生活场景说起。以前的门户不仅是出入口,更是身份象征——门越多,说明家底越厚实。现在虽然住楼房了,但“重门叠户”背后的“层层把关”概念,反而在数字时代玩出了新花样。比如你手机解锁要过指纹、人脸、密码三道验证,这不就是科技版的“重门叠户”?

不过话说回来,我倒是觉得这成语藏着点警示意味。前阵子去朋友家做客,他家别墅装了五道智能锁,结果有次系统故障,全家人愣是被锁在院子里半小时。你看,过度追求“重门叠户”,有时候反而成了作茧自缚。所以啊,甭管是实体建筑还是虚拟系统,核心还是得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找平衡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

最后唠句实在的,语言这东西就像活水,会跟着时代流动。下次看到社区居委会挂着七八块不同职能的牌子,别光觉得眼花缭乱,试着用“重门叠户”形容下——既准确又带文化味,保准让大爷大妈都竖起大拇指夸你会说话!

重门叠户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一路上重门叠户,拐得几个弯,过得几个门帘,他已分不清楚方向,只是随便乱走。
  2. 造句 这佛寺规模甚大,重门叠户庭院深深,又忌惮被他人发觉,行走了半刻钟竟还在佛寺中打转。
  3. 造句 清江村坐落在骊山北麓,村头耸立一座重门叠户的深宅大院,其后大多是些茅草屋,在山脚一眼望去,屋舍格局让人感觉头重脚轻。
  4. 造句 至于前楼,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,名画名雕,罗陈有序,重门叠户,装潢考究,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。
  5. 造句 东偏殿比西偏殿大出许多,九开间五进,是国君日常料理国务的主要场所,重门叠户,划分了诸多区域。

"重门叠户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