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chē xià zǒu
成语解释:释:放下,放开。下车徒步跑。形容遇事不冷静
成语出处: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行数百数,以驹为不疾,夺辔代之;御可数百步,以马为不进,尽释车而走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急切的心情
繁体字形:釋車下走
英文翻译:Let's go
释:1.说明;解说:注释。解释。2.消除:释疑。冰释。3.放开;特指释放被拘押者或服刑者:释放。保释。4.放下:手不释卷。如释重负。5.指释迦牟尼。泛指佛教:释教。释典。
车:[chē]1.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:火车。汽车。马车。一辆车。2.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:纺车。滑车。水车。3.指机器:开车。车间。4.车削:车圆。车螺丝钉。5.用水车取水:车水。6.转动(多指身体):车过身来。7.姓。[jū]象棋棋子的一种。
下:1.方位词。位置在低处的:下游。下部。山下。往下看。2.等次或品级低的:下等。下级。下策。下品。3.方位词。次序或时间在后的:下次。下半年。下不为例。4.向下面:下达。下行。5.方位词。表示属于一定范围、情况、条件等:名下。部下。在党的领导下。在这种情况下。6.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:时下。节下。年下。7.用在数目字后面,表示方面或方位:两下都同意。往四下一看。8.姓。9.由高处到低处:下山。下楼。顺流而下。10.(雨、雪等)降落:下雨。下雪。下霜。11.发布;投递:下命令。下通知。下战书。12.去;到(处所):下乡。下车间。下馆子。13.退场:八一队的五号下,三号上。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。14.放入:下种。下面条。下本钱。下网捞鱼。15.进行(棋类游艺或比赛):下围棋。咱们下两盘象棋吧!16.卸除;取下:下装。把敌人的枪下了。把窗户下下来。17.做出(言论、判断等):下结论。下批语。下定义。18.低于;少于: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。19.用在“两、几”后面,表示本领、技能:他真有两下。就这么几下,你还要逞能?‖也说下子。20.表示由高处到低处:坐下。躺下。传下一道命令。21.表示有空间,能容纳:坐得下。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。这间屋子太小,睡不下六个人。22.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:打下基础。定下计策。准备下材料。
走:1.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:行走。走路。孩子会走了。马不走了。2.跑:奔走。3.(车、船等)运行;移动;挪动:钟不走了。这条船一个钟头能走三十里。你这步棋走坏了。4.趋向;呈现某种趋势:走红。走热。5.离开;去:车刚走。我明天要走了。请你走一趟吧。把箱子抬走。6.指人死(婉辞):她还这么年轻就走了。7.(亲友之间)来往:走娘家。走亲戚。他们两家走得很近。8.通过:咱们走这个门出去吧。9.漏出;泄漏:走气。走风。说走了嘴。10.姓。
“释车下走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放下车子下车跑”,实际用来形容遇到急事时果断行动的状态。比如同事突然病倒,你立刻放下手头的会议冲去帮忙,这时候就可以说:“他真是释车下走,二话不说就去救人了。”
为什么用“车”来比喻日常事务? 古代马车是重要交通工具,就像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和电脑。成语里的“车”其实象征着日常计划或手头工作,“下车跑”则代表打破常规、优先处理突发状况。比如老板突然要方案初稿,你暂停原定的数据整理先赶工,这就是职场版的“释车下走”。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今天的快节奏生活。上周邻居家水管爆裂,我正做晚饭呢,听到动静直接关火跑去帮忙。事后想想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释车下走吗?生活中的突发事件,往往需要我们暂时放下计划,灵活应变。
和“见义勇为”有什么区别? 两者都有果断行动的意思,但“释车下走”更强调紧急状态下的优先级调整。比如暴雨天看到老人滑倒,你去搀扶属于见义勇为;但如果是医生在休假时遇到患者发病,选择中断休假实施急救,就更符合释车下走的情境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科技创新都来自“释车下走”式的突破。就像疫情期间,原本做汽车零件的工厂转产呼吸机,这种灵活转变不仅解决燃眉之急,还开拓了新市场。可见及时调整策略,往往能打开意想不到的新局面。
下次遇到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它提醒我们:当常规方法行不通时,主动跳出固有框架的勇气,可能比按部就班更重要。毕竟生活不会总按剧本发展,关键时刻的灵活应变,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