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uān wén jiǎ cù
成语解释: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这有什么?大凡一个人,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酸文叚醋
英文翻译:affected
酸:1.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正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。能跟碱中和生成盐和水,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,水溶液有酸味,可使石蕊试纸变红。如盐酸、硫酸等。2.像醋的气味或味道:酸菜。酸枣。青梅很酸。3.悲痛;伤心:辛酸。悲酸。心里一酸,眼泪就淌了下来。4.迂腐(多用于讥讽文人):穷酸。酸秀才。5.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:腰酸腿疼。腿站酸了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假:[jiǎ]1.虚伪的;不真实的;伪造的;人造的(跟“真”相对):假话。假发。假山。假证件。假仁假义。2.假定:假设。假说。3.假如:假若。假使。4.借用:久假不归。假公济私。不假思索。5.姓。[jià]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:请假。暑假。病假。婚假。春节有三天假。
醋:1.含有醋酸的调味品。有酸味,一般用米、高粱作原料发酵制成。也可用酒或酒糟发酵制成。2.嫉妒(多指在男女关系上):吃醋。
“酸文假醋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一盘凉菜的名字,实际上却是个形容假模假式的成语。比如同事汇报工作时满嘴“赋能赛道”“颗粒度对齐”,却讲不清具体怎么做——这就是典型的酸文假醋。
为什么会有人爱用这种腔调?有个朋友曾坦白:“用点高级词汇显得专业啊!”可后来他发现,客户反而更欣赏能说大白话的方案。你看,就像穿不合脚的皮鞋,表面光鲜,走两步就露馅了。
在社交媒体里,这种风气更明显。有人发旅游照非得配“暂别俗世纷扰,于瓦尔登湖畔寻本真”,其实就是在小区人工湖拍的。倒不如直说“今天发现楼下荷花开了”,反而更显真诚有趣。
怎么判断是真才实学还是装腔作势?有个简单办法:看对方能不能用三句话说明白事。就像好厨师不用往菜里撒金箔,真正懂行的人往往能把复杂道理讲得通俗。去年参加行业论坛,有位老工程师用“给机器看病”比喻设备检修,全场鼓掌三分钟。
当然,适当修饰并非坏事。就像做糖醋排骨总要加点醋提鲜,关键是把握分寸。我常跟团队说:“咱们做用户手册,要像给奶奶解释智能手机那样写。”毕竟,能让外行听懂的才是真本事。
最近逛书店,发现儿童科普区总是人气最旺。那些把宇宙黑洞比作“贪吃怪兽”的绘本,比艰涩的学术著作更受欢迎。这或许在提醒我们:最高级的表达,从来不需要酸文假醋的外衣。
街角面包店新换了招牌,原先写着“法式烘焙艺术殿堂”,现在改成“现烤面包三点出炉”。排队的人反而多了两倍。你看,真实的力量,有时候就藏在烟火气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