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ǔ néng luàn xìng
成语解释:喝多酒能够使人不能自控,就会淫乱
成语出处: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16回:“酒能乱性,色是败真。财乃致命,气动杀身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劝诫人
繁体字形:酒能乱性
英文翻译:Wine can be disordered
酒:1.用粮食、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,如葡萄酒、白酒等。2.(Jiǔ)姓。
能:[néng]1.能力;才干:技能。能耐。无能之辈。2.能量的简称。3.有能力的:能人。能手。能者多劳。这几个人就数他能。4.a)“能”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,“会”表示学得某种本领。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“会”,恢复某种能力用“能”:小弟弟会走路了。他病好了,能下床了。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“能”,也可以用“会”:能写会算。达到某种效率,用“能”,不用“会”: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。b)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“能”,白话只用“会”:能诗善画。会英文。会象棋。c)跟“不…不”组成双重否定,“不能不”表示必须,“不会不”表示一定:你不能不来啊!。他不会不来的。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:他不能(会)不答应吧?d)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,用“能(够)”,不用“可(以)”:这雨能下长么?e)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,用“可”,不用“能”:我们是不可战胜的。[nài]1.同“耐”。2.姓。
乱:1.没有秩序和条理:乱七八糟。2.武装骚扰:兵乱。叛乱。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乱。以假乱真。4.任意;随便:不许乱扔纸屑。
性:1.性格:个性。天性。耐性。2.物质所具有的性能;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:黏性。弹性。药性。碱性。油性。3.后缀,加在名词、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,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:党性。纪律性。创造性。适应性。优越性。普遍性。先天性。流行性。4.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:性器官。性行为。性生活。性的知识。5.性别:男性。女性。雄性。雌性。6.表示名词(以及代词、形容词)的类别的语法范畴。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,有时无关。如俄语名词有阳、阴、中三性。
“酒能乱性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酒精对行为的负面影响,但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?咱们不妨先拆开看。字面意思是“酒会扰乱人的本性”,但这里的“性”并非现代人理解的生理欲望,而是指人原本的理性状态或道德约束。比如《水浒传》里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情节,虽显豪气,实则展现酒后情绪失控带来的暴力倾向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酒能乱性”。
问题一:为什么喝酒会让人失控?酒精会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,降低理性思考能力。就像电脑被拔掉散热器,处理器过热就会死机。有人喝完酒突然大哭大闹,或者平时内向的人变得滔滔不绝,都是大脑“刹车系统”失灵的表现。明代医书《本草纲目》早就记载:“酒,天之美禄也…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;痛饮则伤神耗血,损胃亡精。”可见古人早已意识到适量与过量的区别。
问题二:现代人该如何理解这个成语?我见过朋友聚会时,平时严谨的会计小哥三杯下肚竟跳上桌子唱歌。这种“放飞自我”看似有趣,实则可能暴露潜在风险。有个真实案例:某公司年终聚餐后,两位同事因醉后争执引发肢体冲突,最终双双被辞退。酒在这里就像放大镜,把平时压抑的情绪成倍释放。
问题三:难道喝酒只有坏处吗?当然不是。苏轼“把酒问青天”的浪漫,王羲之酒后写出《兰亭序》的潇洒,都说明酒能激发创作灵感。关键在于“度”的把握。好比炒菜的火候,小火慢炖出滋味,大火猛烧就焦糊。现代心理学认为,微醺状态确实能降低社交焦虑,但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.05%就会影响判断力。
有个现象值得玩味:北方酒文化浓厚的地区,人们更常把“酒品即人品”挂在嘴边。我倒觉得,醉酒后的表现更像是潜意识的流露,就像梦里会展现平时隐藏的自我。但成年人终究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,与其说“酒能乱性”,不如说“酒会显性”——它像面照妖镜,照出我们内心需要修炼的部分。
下次举杯前不妨想想:你究竟是想暂时逃避现实,还是真心享受当下的欢聚?真正通透的人,懂得像品茶一样品酒,在清醒与微醺之间找到平衡点。毕竟,控制酒杯的人才能掌控人生这局游戏,而不是反过来被酒精牵着鼻子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