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ì xiāo xí jìng
成语解释:嚣:喧哗,吵闹;习:习惯于。躲开喧闹,安于清静
成语出处:《追求》:“现在她已经住在医院里,既然不是有病,那就有点避嚣习静的意味了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习惯安静
繁体字形:避嚻習静
英文翻译:Keep quiet
避:1.躲开;回避:退避。避而不谈。避一会儿雨。2.防止:避孕。避雷针。
嚣:[áo]同“隞”。[xiāo]吵闹;喧哗:叫嚣。喧嚣。
习:1.学习;复习;练习:自习。实习。习艺。修文习武。2.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:习见。习闻。习以为常。3.习惯:积习。恶习。相沿成习。4.姓。
静:1.安定不动(跟“动”相对):静止。安静。风平浪静。静静的湖水。2.没有声响:寂静。清静。傍晚,公园里很静。3.使平静或安静:静下心来。请大家静一静。4.姓。
哎哟,这成语“避嚣习静”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啥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躲开吵闹的环境,主动去追求内心的平静。比如说,有人下班后不刷短视频,反而跑去公园散步听鸟叫,这就是典型的“避嚣习静”——你懂的,现代人压力大,总得找点方式喘口气嘛。
那问题来了,为啥要“避嚣习静”?讲真,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跟开火箭似的,手机消息叮咚响个不停,地铁里人挤人还外放抖音,脑子不嗡嗡的才怪!这时候啊,主动给自己按个暂停键,反而能让人清醒一点。比如我有个朋友,每周日雷打不动去图书馆待半天,用她的话说:“躲开家里娃的哭声,翻两页书,整个人都活过来了!”
不过有人可能嘀咕:这不就是逃避现实吗?嘿嘿,这您可误会了。避嚣习静不是当鸵鸟,而是给心灵腾块儿地儿。举个实际例子,程序员小王每天午休必戴降噪耳机听白噪音,他说:“代码写得头秃时,听半小时雨声,下午思路反而更顺溜。”您瞧,这哪是消极逃避?分明是给自己充电呢!
说到这儿,突然想到个有趣的对比。古人避嚣可能得躲进深山老林,现在咱们花样可就多了去了。比如我最近迷上了“地铁读书挑战”,每天通勤时把手机调飞行模式,硬啃两章纸质书。别说,虽然周围人来人往,但专注下来反而有种闹中取静的趣味——这算不算新时代的避嚣习静?
最后唠叨两句个人看法吧。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开关,找到适合自己的“静音模式”特别重要。有人泡茶养花,有人跑步撸铁,关键不在于形式,而是给自己留出沉淀的空间。毕竟嘛,生活就像火锅,咕嘟咕嘟热闹是好事,但总得关火晾晾,才能尝出真滋味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