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ú wén zhuàng jié
成语解释:遒:强劲有力。形容文辞强劲有力,节奏雄壮
成语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·杜子美》:“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,往往横槊赋诗,故其裘文壮节,抑扬哀怨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用于文章或书法等
繁体字形:遒文壯節
英文翻译:Qiu Wenzhuang Festival
遒:强健;有力:遒劲。遒健。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壮:1.强壮:健壮。身体壮。年轻力壮。2.雄壮;大:壮观。壮志。理直气壮。3.加强;使壮大:以壮声势。壮壮胆子。4.中医艾灸,一灼叫一壮。5.姓。6.壮族。原作僮。
节:[jié]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节。关节。2.段落:章节。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节烟筒。4.节日;时令:国庆节。清明节。5.事项:礼节。细节。6.限制;俭省:节制。开源节流。7.删略:节本。节录。8.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节。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[jiē]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
“遒文壮节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我们先拆开看看。“遒文”指文章刚劲有力,“壮节”则是气节雄壮坚定。合起来,就是形容一个人既有文采又坚守原则。那它在生活中怎么用呢?
举个例子:小王面对公司要求造假数据时,不仅严词拒绝,还写了一份行业现状分析报告提交给高层。同事感慨道:“没想到他平时文质彬彬,关键时刻真是遒文壮节。”这里既体现了他的文字功底(分析报告),也突出了他的正直品格(拒绝造假)。
可能会有人问:这种品质在现实中有实际价值吗?其实就像盖房子,文采是漂亮的装修,气节则是地基。去年某科技公司曝出丑闻时,唯一站出来实名举报的工程师,正是用二十页技术文档揭露问题,后来这份文档被称作“现代版遒文壮节”。文字成了捍卫真相的武器。
个人觉得,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这种能力。当键盘侠用碎片化文字攻击他人时,真正“遒文壮节”的人会用逻辑严密的文章传递善意。就像疫情期间,有位医生连续发表科普文章辟谣,同时坚持不收受药企红包,这就是当代版的生动诠释。
换个角度看,这个词也适合描述文化传承。博物馆里那些斑驳的青铜器,铭文记录着古人的智慧与操守。当我们驻足凝视,仿佛听见三千年前的匠人在说:“刻下这些文字不为讨好谁,只为对得起手艺人的良心。”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,或许就是遒文壮节的生命力。
说到底,文字的力量不在于辞藻多华丽,而在于背后站着怎样的人。下次看到有人既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,又能守住做人底线时,不妨用这个词点赞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清醒的头脑和干净的手笔,永远值得被看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