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éng yī qiǎn dài
成语解释:逢衣:袖子宽大的衣服,古代读书人的衣服;浅带:宽博的衣带。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
成语出处: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儒效》:“逢衣浅带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儒者
繁体字形:逢衣淺帶
英文翻译:Light belt
逢:1.遇到;遇见:相逢。逢场作戏。千载难逢。每逢佳节倍思亲。2.姓。
衣:[yī]1.衣服:上衣。内衣。大衣。丰衣足食。2.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:笋衣。糖衣。3.胞衣。4.姓。[yì]穿(衣服);拿衣服给人穿:衣布衣。解衣衣我。
浅:[qiǎn]1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(跟“深”相对,2.—3.同):浅滩。水浅。屋子的进深浅。4.浅显:浅易。这些读物内容浅,容易懂。5.浅薄:功夫浅。6.(感情)不深厚:交情浅。7.(颜色)淡:浅红。浅绿。8.(时间)短:年代浅。相处的日子还浅。[jiān]形容流水声。
带:1.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:皮带。鞋带儿。传送带。2.轮胎:车带。汽车外带。3.地带;区域:温带。黄河一带。4.白带:带下。5.姓。6.随身拿着;携带:带行李。带干粮。7.捎带着做某事:上街带包茶叶来(捎带着买)。你出去请把门带上(随手关上)。8.呈现;显出:面带笑容。9.含有:这瓜带点儿苦味。说话带刺儿。10.连着;附带:带叶的橘子。连说带笑。放牛带割草。11.引导;领:带队。带徒弟。12.带动:以点带面。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。13.照看(孩子):孙子是奶奶带大的。
今天路过公园,看到一位老先生坐在长椅上读书。他身着宽松的麻布衫,腰带随意系着,手里捧着本泛黄的诗集,整个人仿佛和周围蝉鸣融为一体。朋友突然问我:"这人是不是挺符合'逢衣浅带'的气质?"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——对啊,这不正是形容不拘小节、自在随性的状态吗?
比如同事小张,每天上班总穿着大两码的衬衫,袖子卷到手肘,领带松垮挂在胸前。有人开玩笑说他"不修边幅",他却笑着摆摆手:"这叫'逢衣浅带',工作够忙了,何必让衣服束缚手脚?"
什么是"逢衣浅带"的核心精神?这个词组原本描绘古代文人飘逸的形象,但在我看来,它更像是种生活态度的选择。就像现代年轻人爱穿的oversize卫衣,看似随意实则精心搭配,既保留舒适感又不失个性表达。有次在咖啡馆遇见个姑娘,oversize毛衣配运动裤,头发随意扎个丸子头,却捧着本《存在与时间》读得入神——这种外在松弛与内在专注的反差,恰恰暗合了"逢衣浅带"的现代诠释。
记得去年参加行业论坛,有位科技公司CEO穿着连帽卫衣上台演讲。会后记者追问他为何不穿正装,他指着卫衣上的宇航员图案说:"创新需要打破框架,就像'逢衣浅带'不是邋遢,而是给自己留足伸展创意的空间。"这番话让我突然意识到,这个词已经从衣着形容升华为某种思维方式的隐喻。
当代人需要怎样的"逢衣浅带"?在效率至上的今天,很多人活得像拧紧发条的时钟。有位做设计的邻居让我印象深刻:她每天雷打不动留两小时"放空时间",套着旧毛衣在阳台侍弄花草。她说这是"给大脑松绑的仪式",就像古人解开衣带般重要。这种主动创造的留白,或许才是现代版"逢衣浅带"的真谛。
最近发现不少创业者开始推崇"松弛力",这和传统认知中的"勤勉"形成有趣对照。就像我们小区新开的书店,店主总穿着宽大围裙在书架间晃悠,有顾客就聊两句,没生意就自己翻书。这种不紧绷的营业状态,反而让书店成了社区人气最旺的地方。或许在某些领域,适度放松比刻意经营更能收获意外惊喜。
看着窗外飘过的云,突然想起陶渊明"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"的诗句。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"逢衣浅带",在必要的秩序之外,永远为自在心性保留一方天地。当我们在996间隙偷闲喝杯手冲咖啡,或是深夜窝在懒人沙发刷纪录片时,不也正在实践某种当代的洒脱哲学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