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ōng nán chè běi
成语解释:谓贯穿南北。
成语出处:赵树理《三里湾》:“又往前走,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,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方位等
繁体字形:通南徹北
英文翻译:North and South
通:[tōng]1.没有堵塞,可以穿过:管子是通的。山洞快要打通了。这个主意行得通。2.用工具戳,使不堵塞:用通条通炉子。3.有路达到:四通八达。火车直通北京。4.连接;相来往:沟通。串通。私通。通商。互通有无。5.传达;使知道:通知。通报。通个电话。6.了解;懂得:通晓。精通业务。粗通文墨。不通人情。他通三国文字。7.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:日本通。万事通。8.通顺:文章写得不通。9.普通;一般:通常。通病。通例。通称。10.姓。[tòng]用于动作:打了三通鼓。挨了一通儿说。
南:[nán]1.方向。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。与“北”相对:指南针。南方。2.指中国南方:南货。南味。[nā]〔南无〕梵语音译词。佛教用语。表示尊敬或皈依:南阿弥陀佛。无(mó)。
彻:通;透:彻夜。彻骨。响彻云霄。
北:[běi]1.方向,早晨面对太阳,左手的一边,与“南”相对:北方。北辰(古书指北极星)。北上(古代以北为上,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,与“南下”相对)。北极星(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,人常靠它辨别方向)。北国(指中国北部)。2.打了败仗往回逃:败北。[bèi]古同“背”,违背,违反。
“通南彻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到底怎么用呢?举个实际例子:小明从海南岛自驾到黑龙江漠河,全程用手机导航规划路线,笑着对副驾驶的朋友说:“咱们这趟算不算通南彻北?”这里既形容地理跨度大,又暗指现代科技打破了地域限制。
这个成语只能指实际的地理联通吗? 其实不然。某家电商平台打通了南北特产供应链,让广西的芒果三天直达内蒙古牧区,消费者在评论区写道:“这才是真正的通南彻北!”此时成语就转化为商业资源的顺畅流通。
有个有趣现象:北方朋友初到广东,跟着当地人学说粤语,半年后竟能用方言谈生意。这种语言能力的贯通,同事打趣道:“你这语言天赋简直是通南彻北啊!”这说明文化交融也能用这个成语形容。
我观察到,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“破除壁垒”的象征意义。上周参观智慧物流园,看到自动分拣系统将发往全国30省的包裹精准分流,突然觉得:科技赋予“通南彻北”新的时代注解——不仅是空间贯通,更是效率的革命。
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:成语中的“彻”字值得玩味。它不仅是“贯穿”的动作,更包含“彻底”的深度。就像真正理解南北文化差异的人,不会简单比较豆腐脑的咸甜口味,而是懂得欣赏各自形成的环境背景,这种认知层面的贯通才是高阶应用。
下次遇到需要打破地域限制的场景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比如建议公司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时,可以说:“咱们部门需要通南彻北的交流平台。”既形象又带有积极解决问题的意味。记住,用好成语的关键在于抓住“破除障碍,建立连接”的核心意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