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nì tiān xíng shì
成语解释:逆:违背。违背天意做事。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逆天行事的无徒子,怎与皇家做柱石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人违背客观规律
繁体字形:逆天行事
英文翻译:Act against the sky
逆:1.方向相反。与“顺”相对:逆风。逆流。2.抵触;不顺从:逆耳。逆子。3.背叛;背叛者:叛逆。逆产。4.迎接:逆旅(旅馆)。5.事先:逆知。逆料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「逆天行事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,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。比如有人非要在大冬天穿短袖出门,冻得直哆嗦还嘴硬说“锻炼意志”,这就有点逆着自然规律硬来的意思了。但问题来了:逆天行事一定就是错的吗?其实未必,比如科学家研发疫苗时突破病毒传播规律,反而拯救了无数生命。
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:小明明知第二天有重要考试,却熬夜打游戏到凌晨三点,结果考试时哈欠连天。这种行为显然是在逆着生物钟行事,但背后的核心问题其实是“逆天”与“突破”的边界在哪里?有趣的是,有些创业者正是靠着打破常规思维,在看似不可能的市场中开辟出新赛道,这种“逆天”反而成了创新的代名词。
我曾遇到一位老茶农,他坚持用古法手工制茶,尽管效率远不如机器生产。当被问及为何不随大流时,他说:“机器做的是商品,我守的是祖宗传下来的‘天道’。”这个例子让我想到,逆天行事有时是价值观的选择——有人追求效率最大化,有人更看重文化传承,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。
个人认为,现代社会的“逆天行事”更多体现在科技与伦理的碰撞上。比如基因编辑技术能改写生命密码,但过度干预可能引发未知风险。这时候更需要带着敬畏心的突破,就像驯服野马既要大胆也要握紧缰绳。毕竟,真正的智慧往往在于判断什么时候该顺势而为,什么时候值得逆流而上。
最后回到成语本身,它其实在提醒我们:对抗规律需要实力与智慧并存。就像冲浪高手能借着浪头的力量完成华丽转身,莽撞的新手却可能被拍进海底。说到底,关键不在于是否“逆天”,而在于是否看清了背后的因果链——是盲目硬扛,还是谋定后动?答案就藏在每一次选择的分寸感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