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 tú zhī fǎn
成语解释:迷途:迷失道路;返:回来。迷失了道路;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。比喻犯了错误后;知道改正。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》:“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!若迷而知返,尚可以免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迷途知返
英文翻译:become aware of one 's errors and turn back from one 's wrong path
迷:1.辨认不清:迷路。迷失方向。2.失去知觉:昏迷。3.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,情不自主:入迷。迷恋。4.使沉醉;使昏乱:月色迷人。财迷心窍。5.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:球迷。棋迷。
途:1.道路:路途。旅途。长途。道听途说。半途而废。用途。2.姓。
知:[zhī]1.晓得,明了:知道。知名(著名)。知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知。知人善任。温故知新。知难而进。知情达理。2.使知道:通知。知照。3.学识,学问:知识,求知。无知。4.主管:知县(旧时的县长)。知府。知州。知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5.彼此了解:相知。知音。知近。6.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:故知(老朋友)。[zhì]古同“智”,智慧。
返:回:往返。遣返。流连忘返。一去不复返。我于13日返京。
“迷途知返”这个词,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大侠的觉悟桥段,实际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比如朋友小王沉迷游戏差点辍学,后来突然醒悟开始补课,班主任说:“能迷途知返就是好孩子”。你看,犯错不可怕,怕的是撞了南墙还不回头。
有人问:为什么总强调“知返”的重要性?其实答案藏在行为逻辑里——人走错方向时,惯性往往比刹车系统更强大。就像开车导航提示“您已偏离路线”,真正愿意立即调头的司机,比坚持走冤枉路的更早到达终点。这个成语的核心不是批判“迷途”,而是赞美“知返”的勇气。
去年有个真实案例:某网红博主为流量编造贫困山区故事,被揭穿后公开道歉并捐款建小学。网友最初骂声一片,但看到后续行动后逐渐改观。这件事印证了我的观点:社会更愿意接纳带着诚意回归正途的人,比起永不犯错,主动修正的姿态更有力量。
或许有人质疑:知返就能抹去错误吗?当然不能。但它像橡皮擦留下的痕迹,证明故事还在继续书写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年轻时钻研佛老,最终回归儒学创立心学,正是“迷途”积累的思考成就了后来的突破。错误本身可能成为转折点的垫脚石,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转化的智慧。
当代职场中,这个成语有了新注解。某科技公司主管曾因决策失误导致项目亏损,主动申请降职从头学习,三年后带着更成熟的方案回归管理层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:承认偏离轨道需要 humility(谦逊),而重启征程需要 grit(毅力),这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成长。
站在旁观者角度,给予迷途者改进空间或许比指责更有价值。就像公园里总有几条被踩出的小道,管理者后来铺上石板承认这是“人们用脚投票的合理路径”。这种包容的智慧,让“返”的动作不再沉重,反而成为社会进步的润滑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