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án míng dá yè
成语解释:见“连明连夜”。
成语出处:《解放日报》1944.9.2:“没有鞋面,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,连明达夜做了一双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連明達亱
英文翻译:Night after night
连:1.连接:心连心。骨肉相连。天连水,水连天。藕断丝连。这两句话连不起来。2.连续;接续:连演一个多月。连打几枪。3.包括在内:连我三个人。连皮三十斤。连根拔。4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营,下辖若干排。5.姓。6.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(下文多有“也、都”等跟它呼应),含有“甚而至于”的意思:连爷爷都笑了。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。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?。连下棋也不会。连一天都没休息。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达:1.通;到。例:四通八达。抵达。2.对事理认识得透彻:通达事理。3.达到;实现:目的已达。达成协议。4.告知;表达:转达。传达。5.指得到显要的地位:显达。
夜:1.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(跟“日”、“昼”相对):夜晚。夜班。白天黑夜。冬天昼短夜长。2.用于计算夜:三天三夜。每日每夜。3.姓。
“连明达夜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说白了就是“白天黑夜连轴转”。比如你赶项目时加班到凌晨三点,第二天早上九点又接着开会,朋友可能会调侃你:“你这真是连明达夜啊!”
问题来了:为什么要用这么“老派”的词?直接说“熬夜加班”不行吗?其实成语自带画面感。比如同事吐槽自己“连明达夜改方案”,比单纯说“我熬了两天”更生动,甚至带点苦中作乐的幽默——仿佛自己成了电视剧里挑灯夜读的书生。
去年我写书时深有体会。截稿前一周,咖啡杯在书桌排成队,窗帘拉开发现天又亮了。朋友来探班时惊呼:“你这是穿越回古代考状元呢?”这种时候用“连明达夜”形容,比“爆肝”多了层文化滤镜。
但问题又来了: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真值得提倡吗?个人觉得要看场景。急诊医生抢救病人、科研人员攻克关键技术时,这种状态是责任;但若是被无意义的会议和重复劳动拖垮,就该警惕了。就像老话说的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持续高负荷反而容易事倍功半。
有个有趣现象:古人用“连明达夜”多形容勤奋,现代职场却常带着无奈。上周听播客,主播说00后同事直接把“拒绝连明达夜”写进劳动合同——时代确实在变。或许未来某天,这个成语会变成提醒我们“别走极端”的反面教材。
最后分享个小技巧:下次想表达忙碌时,试试用“连明达夜”代替“累成狗”。既能让对方愣半秒琢磨词义,又能悄悄展示词汇量,说不定还能开启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深度对话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