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án
  • sān
  • jiē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án sān jiē sì

成语解释:同“连三接二”。
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:“原来平儿出去,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,连三接四,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形容连续不断

繁体字形:連三接四

英文翻译:One after another

连三接四的意思

连:1.连接:心连心。骨肉相连。天连水,水连天。藕断丝连。这两句话连不起来。2.连续;接续:连演一个多月。连打几枪。3.包括在内:连我三个人。连皮三十斤。连根拔。4.军队的编制单位,隶属于营,下辖若干排。5.姓。6.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(下文多有“也、都”等跟它呼应),含有“甚而至于”的意思:连爷爷都笑了。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。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?。连下棋也不会。连一天都没休息。

三:1.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多数或多次:三思。三缄其口。3.姓。

接:1.靠近;接触:邻接。接近。交头接耳。2.连接;使连接:接电线。接纱头。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。3.托住;承受:接球。书掉下来了,赶快用手接住。4.接受:接见。接待。接电话。接到来信。5.迎接:到车站接人。6.接替:接任。谁接你的班?7.姓。

四:1.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姓。3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成语评论

连三接四”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贴切呢?举个例子:王阿姨刚把晾干的衣服收进屋,电话铃响了,门铃又“叮咚”响起来,接着手机连续弹出三条消息提醒。这时候她苦笑着对老伴说:“今天真是连三接四的,事情都赶一块儿了。”这种接连不断的情况,用“连三接四”形容再合适不过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?”其实它就像摄像机快进键,短短四个字就勾勒出事件密集发生的画面感。比如物流仓库的监控画面里,扫码机“滴滴”声连响三次,传送带同时送来四个包裹,主管看着屏幕说:“双十一期间,这种连三接四的场面要持续半个月呢。”

这个成语在生活中还能怎么用?想象早高峰的地铁站,刷卡闸机“嘀嘀”响个不停,五六个乘客几乎同时挤进车厢。站务员拿着喇叭喊:“大家注意脚下,别被连三接四的人流带倒了。”这里既描述了人流密度,又暗含了潜在风险,比单纯说“人多”更有层次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用法。主播小张的直播间里,弹幕突然刷屏:“刚下飞机就直播?”“礼物走起!”“第三波抽奖什么时候?”他笑着扶额:“你们这连三接四的问题,我得拿本子记下来。”原本描述物理事件的成语,现在也能生动表现信息轰炸的场景。

观察发现,人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着微妙情绪。就像台风天的沿海小镇,渔民老陈望着接踵而至的第四朵乌云,边加固渔船边说:“这风雨来得连三接四的,倒省得我天天往码头跑。”抱怨中透着幽默,焦虑里藏着韧性,正是汉语成语独有的表达魅力。

当遇到连续发生的状况时,不妨留意其中的节奏感。就像新手司机第一次上路,刚躲过突然变道的电动车,导航提示右转,后车又按喇叭催促——这种连三接四的考验,换个角度看其实是快速积累经验的契机。生活中很多看似忙乱的场景,用这个成语框住后再品,反而能咂摸出特别的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