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n jìn chū chū
成语解释:走进走出,穿进穿出
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霞芬进进出出,招呼得十二分殷勤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进出
繁体字形:進進出出
英文翻译:In and out
进:1.向前或向上移动、发展,与“退”相对:前进。上进。推进。跃进。进退。进取。进击。进驻。进行(xíng)。进而。2.入,往里去:进见。进谒。进谗。3.吃,喝:进食。进餐。滴水未进。4.收入或买入:进账。进货。日进斗金。5.奉上,呈上:进言。进奉。进献。6.旧式房院层次,这所宅子是两进院。
进:1.向前或向上移动、发展,与“退”相对:前进。上进。推进。跃进。进退。进取。进击。进驻。进行(xíng)。进而。2.入,往里去:进见。进谒。进谗。3.吃,喝:进食。进餐。滴水未进。4.收入或买入:进账。进货。日进斗金。5.奉上,呈上:进言。进奉。进献。6.旧式房院层次,这所宅子是两进院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“进进出出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指人或物频繁地进入和离开某个空间。比如:“医院的急诊室门口,家属们进进出出,脸上写满焦虑。”这里既描述了动作的重复性,又暗示了紧张的氛围。但它的含义是否仅限于物理空间的移动?
举个例子,职场中常说“他最近在几个项目里进进出出,总在救火”。这里的“进进出出”已超出实体范围,指向临时介入又退出的状态,暗指工作节奏混乱。这种用法是否削弱了成语的准确性?实际上,这正是语言灵活性的体现——当核心概念“频繁交替”存在时,词语就能突破具体场景的限制。
更有趣的是情感层面的延伸。某段描写友谊的文字写道:“这些年朋友在生命里进进出出,留下的都是经过时间筛选的真心人。”此时“进进出出”承载着人际关系的流动感,这种抽象化应用反而让成语更具生命力。我注意到,这种用法在年轻群体中尤其常见,或许与当代社交模式快速更迭的特点相关。
有人会问:用“来来往往”替换是否更合适?其实二者存在细微差别。“进进出出”更强调跨越边界的动作,比如公司新政策导致“管理层最近进进出出”,暗示组织架构的不稳定;而“来来往往”侧重平面移动,如商场客流量的描述。这种差异恰恰体现了汉语的精妙。
观察现实生活,地铁闸机前的人群、外卖小哥穿梭楼宇的身影,甚至是手机APP不断跳出的通知提示,都在不同维度诠释着“进进出出”的现代内涵。当我们在茶余饭后使用这个成语时,其实正在参与语言的进化过程——每个使用者都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者与改造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