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ò zé wù dàn gǎi
成语解释:过:过错,过失;惮:怕。有了过错,就不要怕去改正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主忠信……过则勿惮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過則勿憚改
英文翻译:Don't be afraid to change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则:1.规范;榜样:以身作则。2.规则:细则。3.效法:则先烈之言行。4.连词。1.表示承接关系: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表示转折关系:欲速则不达。5.是;乃是:此则余之过也。6.与“作”义相近,宋、元、明小说戏曲里常用:则甚(作什么)。不则声。7.量词。用于成文的条数:试题三则。新闻两则。
勿:表示禁止或劝阻,相当于“不要”:切勿上当。请勿入内。
惮:[dàn]1.怕,畏惧:忌惮。惮服。肆无忌惮。过则不惮改。2.劳苦,因劳成疾:哀我惮人。[dá]震赫,撼动:惮赫(声势浩大)。
改:1.改变;更改:改口。改名。改朝换代。几年之间,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。2.修改:改文章。这扇门太大,得往小里改一改。3.改正:改邪归正。有错误一定要改。4.姓。
“过则勿惮改”听起来像是一句老生常谈,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,这六个字里藏着化解人生难题的钥匙。咱们先看个真实场景:办公室里老张把项目数据算错了,导致团队多加了三天班。当同事指出错误时,他脖子一梗:“我二十年的经验还能出错?”结果越拖损失越大。这时候要是能想起“过则勿惮改”,是不是局面就完全不同?
有人可能会问:承认错误多丢面子啊?其实这正是成语要破除的迷思。去年小区物业把垃圾分类指引印反了,王阿姨第一个发现后,物业经理马上在业主群里认错更正,反而赢得了大家点赞。你看,犯错本身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错误变成房间里的大象,人人都看得见,就是没人敢戳破。
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哪?它把“过”和“改”变成了连续动作。就像手机系统更新,发现问题立即打补丁才是正解。朋友阿杰有次误会发小背后说他坏话,冷静下来后马上带着奶茶去道歉,两人现在关系比之前更铁。这种及时止损的智慧,用在职场、家庭、友情中都特别灵。
说到现代启示,我倒觉得“勿惮改”在短视频时代更重要。你看那些翻车的网红,诚恳道歉的往往能东山再起,死扛的反而凉得更快。其实我们普通人也一样,朋友圈发错信息赶紧补个说明,比假装没发生过明智多了。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,真诚才是最高效的危机公关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地铁里妈妈当众教育孩子“做错事要说对不起”,小朋友抹着眼泪照做了。这个瞬间突然让我明白,“过则勿惮改”不仅是处世哲学,更是需要代代相传的生活艺术。下次遇到磕磕绊绊时,不妨把这六个字当成随身携带的创可贴,及时处理伤口,才能轻装上阵走更远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