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ū cái zhù biān
成语解释:输:捐献;边:边防。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·卜式传》:“时汉方事匈奴,式上书,愿输家财半助边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国分忧
繁体字形:輸財助邊
英文翻译:Lose and help
输:1.运输;运送:输出。输油管。输电网。输氧气。2.捐献(财物):输财助学。3.在较量时失败;败(跟“赢”相对):决不认输。输了两个球。
财:1.钱和物资的总称:财产。财物。理财。2.姓。
助:[zhù]1.帮助协同,辅佐:辅助。帮助。助手。助人为乐。助桀为虐。拔苗助长(zhǎng)。爱莫能助。2.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。[chú]古同“锄”,除去。
边:[biān]1.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。2.边缘:海边。村边。田边。马路边儿。3.镶在或画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:花边儿。金边儿。裙子下摆加个边儿。4.边界;边境:边疆。边防。戍边。5.界限:边际。一望无边。6.靠近物体的地方:旁边。身边。7.方面:双边会谈。这边那边都说好了。8.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,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:冬至边上下了一场大雪。活到六十边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。9.两个或几个“边”字分别用在动词前面,表示动作同时进行:边干边学。边收件,边打包,边托运。10.姓。[bian](边儿)方位词后缀:前边。里边。东边。左边。
“输财助边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故事。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个人或团体自愿捐献财物,帮助国家巩固边疆防御或发展边远地区。比如古代商人捐钱修长城,或者现代企业资助边疆教育项目,都能算作“输财助边”。
为什么要“输财助边”? 举个例子:北宋时期,北方游牧民族频繁南下侵扰,朝廷财力有限,民间富商就自发捐钱捐粮,支援军队建设和边防工事。这种行为不仅缓解了国家压力,也让百姓意识到“保家卫国”是每个人的责任。放到今天来看,这种精神其实依然存在——比如某科技公司为西藏山区捐赠网络设备,帮助当地孩子上网课,本质上也是一种“输财助边”。
现代人还能做些什么? 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边疆建设不是全靠政府吗?普通人能帮上什么?”其实不然。一位新疆的民宿老板曾告诉我,他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投入当地小学图书馆建设,还组织游客参与植树防沙。这种小规模的行动,既改善了当地环境,又带动了社区凝聚力。用他的话来说:“边疆稳了,大家的日子才能一起好起来。”
我个人觉得,“输财助边”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“国家大事与我无关”的思维。就像疫情期间普通人捐赠口罩,或者年轻人去偏远山区支教,这些行动都在传递一个信号: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参与,哪怕力量微小,汇聚起来也能产生质变。
下次听到某个企业为青藏铁路捐赠物资,或者朋友圈里有人发起边疆助学募捐,不妨想想这四个字。它不光是历史书里的典故,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——当个人利益与集体需求找到平衡点,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共赢。毕竟,国家的“边”守住了,每个人的“家”才能更安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