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ū gān xiě dǎn
成语解释:见“输肝剖胆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杭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,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非常忠诚
繁体字形:輸肝冩膽
英文翻译:Lose liver and write gall
输:1.运输;运送:输出。输油管。输电网。输氧气。2.捐献(财物):输财助学。3.在较量时失败;败(跟“赢”相对):决不认输。输了两个球。
肝: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。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,分为两叶。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,储藏糖原,调节蛋白质、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,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。也叫肝脏。
写:1.书写:写字。2.写作:写诗。3.描摹:写生。4.古又同“泻(xiè)”。
胆:1.胆囊的通称。2.(胆儿)胆量:胆怯。胆大心细。胆小如鼠。壮壮胆儿。3.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胆。暖水瓶的胆。4.(Dǎn)姓。
“输肝写胆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吓人,其实它跟医学没关系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后汉书》,字面意思是“掏出肝脏当墨汁,割开胆囊当砚台”,实际用来形容真心实意、毫无保留的付出。比如同事主动揽下整个项目最麻烦的文书工作,你可以说:“小王这次真是输肝写胆,把项目申报材料整理得清清楚楚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谁还会用这么血腥的成语?其实这正是成语的有趣之处。就像“赴汤蹈火”没人真去泡开水,现代人用“输肝写胆”更多是比喻职场或友情中的赤诚相待。比如创业初期,合伙人把房子抵押支持公司运转,这种破釜沉舟的举动就配得上这个词。
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不求回报的付出。最近看到志愿者为山区孩子筹建图书馆,连续三个月周末都在搬运书籍。如果用“输肝写胆”形容他们的奉献,既保留古语的厚重感,又让现代故事多了文化韵味。不过要注意场合,跟年轻人说话时可能需要解释,避免对方误会真在聊解剖课。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。老张为给女儿治病,白天开出租车晚上送外卖,街坊都说他“输肝写胆为闺女”。这里既体现父亲的牺牲精神,又透着邻里间的烟火气。这种用法既传承了成语本意,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活起来。
需要警惕的是别滥用这个成语。它适合用在重大付出或关键时刻,如果用来形容帮忙取快递就显得夸张了。就像不能用“惊天动地”描述微波炉加热剩饭,成语的分量要和事件匹配。不过偶尔在朋友间开玩笑说“你这杯奶茶买得真是输肝写胆”,倒能制造幽默反差。
说到底,语言是活的工具。那些看似古老的表达,只要找到合适的连接点,依然能在新时代发光。下次遇到掏心掏肺帮助你的朋友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说不定能开启段有意思的文化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