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g shǒu ruǎn jiǎo
成语解释:犹言蹑手蹑脚。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。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,遂悄悄的轻手软脚,开了窗儿,跨将出去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状语;指手脚动作很轻
繁体字形:輕手軟脚
英文翻译:walk gingerly
轻:1.重量小;负载力小。与“重”相对:轻如鸿毛。轻装。2.数量少;程度浅:年轻。轻伤不下火线。3.不用猛力:轻拿轻放。4.不重要:责任轻。5.不重视;不认真:轻视。轻率。6.不严肃:轻薄。7.轻松:轻音乐。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软:1.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,受外力作用后,容易改变形状(跟“硬”相对):柔软。软木。柳条很软。2.柔和:软风。软语。话说得很软。3.软弱:两腿发软。欺软怕硬。4.能力弱;质量差:功夫软。货色软。5.容易被感动或动摇:心软。耳朵软。6.姓。
脚:[jiǎo]1.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,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。2.物体的最下部:山脚。墙脚。3.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:脚夫。脚行。[jué]同“角(jué)”。现多用角。
“轻手软脚”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先看一个场景:家里养了刚出生的小奶猫,你给它喂食时,会不会特意放慢动作,生怕惊扰到它?这时候就可以说:“她轻手软脚地靠近猫窝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。”这种小心翼翼的状态,正是成语最贴切的用法。
有人可能会问,这和“蹑手蹑脚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都强调动作轻柔,但“轻手软脚”更偏向于因敬畏或谨慎产生的动作,比如新人第一次操作精密仪器时,师傅总会提醒:“调试设备要轻手软脚,别让零件移位了。”这种场景下,动作的克制源于对精密仪器的重视。
当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有没有新用法?我观察到在人际交往中,年轻人常用它形容体贴的行为。比如朋友失恋后,室友会“轻手软脚地关掉房间大灯,只留一盏台灯暖光”。这种细腻的关心,比直白的安慰更有温度。这让我想到,在快节奏的社会里,“轻手软脚”反而成为稀缺的温柔。
成语使用要注意什么?关键要抓住“动作轻”背后的心理动机。比如护士给病人换药时说:“您别动,我轻手软脚处理伤口。”这里的轻柔既展现专业性,又包含同理心。反观若写成“他轻手软脚偷走了钱包”,虽然动作描述准确,却违背了成语隐含的善意底色。
有趣的是,某些传统手艺特别讲究“轻手软脚”的状态。景德镇的拉坯师傅常说:“指尖要像抚琴般轻手软脚地塑形。”这种动作的克制不是软弱,反而是对材料的掌控力。这让我联想到,很多时候表面的“轻”恰恰需要内在的“稳”来支撑。
当遇到需要谨慎处理的场景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它不仅描绘动作的轻柔,更能传递出做事时的专注态度。就像春游时老师提醒学生:“观察蚂蚁搬家要轻手软脚蹲下来。”这样的表达,既保护了孩子的探索欲,又教会他们尊重自然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