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ǎo jī wò zhù
成语解释:脚踩布机,手握筘梭。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。
成语出处:汉·徐幹《中论·爵禄》:“位也者,立德之机也;势也者,行义之杼也。圣人蹈机握杼,织成天地之化,使万物顺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蹈機握杼
英文翻译:Grasp the loom
蹈:1.践踏;踩:赴汤蹈火。重蹈覆辙。循规蹈矩。2.跳动:舞蹈。手舞足蹈。
机:1.机器:缝纫机。打字机。插秧机。拖拉机。2.飞机:客机。运输机。机场。机群。3.事情变化的枢纽;有重要关系的环节:事机。生机。转机。4.机会;时机:乘机。随机应变。机不可失。5.生活机能:有机体。无机化学。6.重要的事务:日理万机。7.心思;念头:动机。心机。杀机。8.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;灵活:机智。机警。9.姓。
握:1.用手攥(zuàn)住:握手。2.掌管:大权在握。
杼:古代指梭。
“蹈机握杼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讲的是“掌握关键,主动作为”的道理。比如一个团队开发新项目时,技术负责人不仅精通代码,还能协调各部门资源,提前预判风险。这时候大家可能会问:为什么他能成为项目的核心?答案很简单——因为他“蹈机握杼”,既把握着核心技术,又主动推动整个流程。
我们生活中其实处处需要这种能力。就像疫情期间,有个开餐馆的朋友王姐,别人都在抱怨客流量下降,她却开始研究外卖平台的算法规则,亲自设计套餐组合,三个月后反而实现了盈利增长。这里的关键在于,她既抓住了外卖运营的“机”(规则),又像织布工握杼一样主动调整经营策略。
有人可能会疑惑:普通人怎么培养这种能力?观察发现,那些能“蹈机握杼”的人有个共同特点——他们会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同时,保持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。比如程序员学产品思维,教师研究教育心理学,这种“专业+视野”的组合,往往能让人在关键时刻抓住主动权。
我个人觉得,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。太多人要么只顾低头做事,要么只会空谈趋势。真正有价值的是像老匠人那样,既熟悉织机的每个零件,又能根据布料需求调整编织手法。这种既能把握当下,又能主动创造可能性的状态,或许就是“蹈机握杼”给现代人最好的启示。
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件事的核心支点在哪里?我能主动改变哪些变量?就像古人操作织布机,线要理顺,梭要控稳,但最终织出什么图案,还是取决于操作者的判断与行动。这种思维转换,往往比盲目努力更重要。